为何选择刑科院?周振杰的答案真诚得让记者有些不知所措。他说,当时自己的第一选择并非北师大刑科院。在他眼里,当年虽然北师大刑事法学科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就整体而言,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法学重镇而言,还是有所差距;另一方面,到刑科院,他需要付出时间去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是他并不愿意的,最终来到刑科院当然是多方面的考虑。 周振杰对记者说,他来到刑科院见证的第一件大事是刑科院加入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网络组织(PNI)。PNI是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决议成立的国际性组织,当时全球只有14个成员单位,通常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学术机构获准加入。 “为了加入PNI,刑科院的学术团队已经准备了多年,我来的时候,正赶上提交申请文件、准备证明材料的紧要关头。我的工作,就是翻译申请材料、填写一些表格。虽然翻译资料的工作是枯燥、繁琐的,但是,2011年4月12日,当知道赵秉志教授代表刑科院与UNODC签署合作协议,刑科院正式成为PNI全球第十五个成员的时候,虽然自己只是做了一小部分工作,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的。” 事实证明,加入PNI对于刑科院获得国际重要学术机构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成为了PNI成员,刑科院才能顺利成为联合国反恐委员会执行局的全球12个学术合作伙伴之一。 谈及未来,在庆典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的吴宗宪教授表示,希望未来大家能着力发展更加鲜明的学术特色,不仅要有“问题意识,宽广视野”,还要有“独立思考”和“全面发展”。 1929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吴宗宪老师认为这同样是刑事法学者应当追求的学术境界。 10年是一个节点。10年间,在刑事法发展道路上,北师大刑科院已经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这个年轻的团队将怀着感恩的心,伴着刘欢的《在路上》,继续前行。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 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 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一个学科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10年来,北师大刑科院立足自身学科和人才特点,通过合理的人才建设优化了师资结构,建立了一个层次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 教师的人才梯度形成。经过10年的壮大和提升,目前刑科院有专任教学研究人员44人(含法学院5人),其中教授19人(含法学院3人),占比43.2%;副教授18人(含法学院2人),占比40.9%;讲师7人(含法学院1人),占比15.9%;4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7.7%。 □ 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目前刑科院的44名专任教师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4人,占比9.1%;年龄在45岁以上不满55岁的11人,占比25%;年龄在35岁以上不满45岁的25人,占比56.8%;年龄在35岁以下的4人,占比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