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开始也曾徘徊过、彷徨过、煎熬过,2006年的夏天,有时几乎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每晚只能断断续续睡两三个小时,人也消瘦了很多、格外憔悴。他以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医生诊断说不是抑郁症更像是焦虑症。 记者问他当年是怎么抗过来的?他说,几乎是熬,拼命锻炼身体,每天游泳,基本靠意志战胜自己,战胜病态。而这些心事,他的同事和弟子们并不知晓。刘志伟甚至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赵老师有烦恼吗?我们只知道他非常敬业玩命,看不出他有什么苦处。” 的确,拼搏是岁月留在赵秉志身上最深的印记。很多人表示,为了刑科院的发展,赵秉志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在刑科院刚创业之初,他大年三十和初一基本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 当然,团队其他人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是北师大刑科院前行的动力。 谈起邀请北大储槐植教授加盟北师大做兼职教授的经历,赵秉志记忆犹新。他回忆,记得当年是在长白山一个会议上,他诚恳地对储槐植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储老师一句“秉志,你觉得我行,我就加盟”的表态,让他至今想起来都感慨万千,有一种别样的温暖。 对此,储槐植教授深表认同。他说,“北师大刑科院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学术团队。刑科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位’,而是一个‘战斗集体’,这个集体以团队奋斗追求最佳业绩为目标,学术上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为宗旨,踏踏实实、理论联系实践、精益求精的学术风格,就是吸引我进入刑科院的缘由。” “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学术一向严谨的储槐植很坚定地对记者说。 学术重镇 10年的跋涉使北师大刑科院声名鹊起,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重镇,并且成为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中心。 作为在北师大法学两院已经渡过9年多时光的“土著”学生,特别是读博以后跟随在导师赵秉志身边长期“驻扎”在刑科院的商浩文,深切感受到刑科院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培养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为中国刑事法治作出的点点滴滴。 “京师名家刑事法讲座”“京师刑事法专题论坛”“关注死刑改革系列论坛”等一系列“给力”的学术讲座,及时跟进学术前沿问题,开阔学术视野,都让他和同学们有机会徜徉在学术重镇的阳光里。 同时,刑科院关注刑事立法实践和刑事司法实践等法治现实问题,每当国家立法机关进行刑事法修改,学院举行的相关讲座也让刑科院非常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