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境外司法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韩碳酸饮料“限售令”备受争议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陈睿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0
摘要:法制网驻首尔记者 单士磊 因碳酸饮料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高糖”饮料,长期饮用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首尔市政府为提升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于10月20日宣布自11月起在其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自动售卖机禁止出售碳酸饮料,自此正式拉开韩国向碳酸饮料“宣战”的序

法制网驻首尔记者 单士磊

因碳酸饮料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高糖”饮料,长期饮用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首尔市政府为提升国民健康饮食意识,于10月20日宣布自11月起在其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自动售卖机禁止出售碳酸饮料,自此正式拉开韩国向碳酸饮料“宣战”的序幕。但是由于民众长期的饮用习惯,碳酸饮料已成为韩国饮料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增长点,此时提出“限售令”,受到韩国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抵触。尽管如此,韩国政府禁“糖”运动的步伐并未停止。

首尔市率先说“不”

据韩国媒体报道,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国民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但是韩国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的摄糖量却不容乐观。据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处统计显示,去年韩国国民人均一天摄糖量为65.3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警戒线50克。另据调查,自2010年以来,在韩国国民日常消费的饮料中碳酸饮料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5至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更是将其作为解渴“利器”。但是医学专家提醒,一易拉罐(250毫升)碳酸饮料其蔗糖含量相当于25.3至32.8克即10匙砂糖的热量,而高糖则是肥胖、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另外,碳酸饮料的酸性成份被人体吸收后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和蛀牙等疾患。

鉴于碳酸饮料的诸多副作用,为提高国民的健康饮食意识,首尔市政府10月20日对外宣布,自11月起禁止在公共场所的自动售卖机内出售碳酸饮料,正式向碳酸饮料说“不”。自此,首尔市政府也成为韩国所有地方自治团体中第一个限售碳酸饮料的地区。

首尔市颁布的政策规定,禁售的碳酸饮料主要包括可乐、雪碧等,在食品分类中被划归为碳酸饮料类的诸如红牛等功能饮料也不许在自动售卖机中出售。另外,最近广受热捧的碳酸水产品中,如果某产品已达到碳酸饮料的等级也同样不允许出售,但是100%的碳酸水即天然碳酸水或只添加了二氧化碳的饮用水则不包括在受限范围内。

政策规定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首尔市厅、区厅、洞事务所等240个机关事务单位,以及首尔市所管辖的地铁站。据统计,在这些公共场所内共有自动售卖机549台,其中首尔市所属机关直营的自动售卖机为320台,自11月开始禁止出售碳酸饮料,而另外229台因属民营,首尔市政府先建议其限售碳酸饮料,待明年再续签合同时,将提出禁售碳酸饮料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完全委托民营的1至8号线地铁站内的自动售卖机,首尔市政府建议其自11月开始将碳酸饮料替换成健康饮料,而9号线地铁站内则是要求相关经营企业把碳酸饮料的配货比例从现在的20%降至10%。

自11月起,在所有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上都要贴上“碳酸饮料是营养失衡、肥胖、骨质疏松、龋齿、脂肪肝等病患的诱因”的提示语,以此提高韩国国民对碳酸饮料的认识。同时,在首尔市所有自动售卖机上也将附上“国民践行倡议书”,其内容主要包括:口渴时尽可能以水代替饮料、尽量喝水和无蔗糖低热量的健康饮料、绝对不喝碳酸饮料、在家庭烹制食物时尽量少用蔗糖等。

另外,韩国政府还计划充分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网、社会关系网服务系统、电子屏幕等渠道宣传过多饮用碳酸饮料的副作用,并通过能够参与体验互动的多种活动,提高国民的健康饮食意识。

首尔市市民健康局局长金昌宝表示,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是饮用碳酸饮料的主要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碳酸饮料也成为成年人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尔市率先作出在公共机关取消饮用碳酸饮料的决定。今后,对于提供外送饮食服务的企业,希望其菜单上也要取消碳酸饮料的配送服务,只有公共机关与民间团体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国民的饮食健康。

民众表示难以理解

首尔市政府突然实施的“健康自动售卖机”行动,尽管其初衷是降低国民罹患肥胖、糖尿等疾病的风险,从源头上减少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含糖高低营养食品的摄入量,但是对于一直习惯于饮用碳酸饮料的国民来说却一时难于适应。

一些消费者指出,对于那些经常利用地铁站自动售卖机购买饮料的国民来说,由于碳酸饮料在自动售卖机上下架,可能减少了饮用碳酸饮料的机会。但是由于政府实施的该政策仅限于公共机构及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在同一区域内的食品店和便利店却继续出售相同的碳酸饮料,该政策自11月实施后,是否能够有效阻止一直热衷饮用碳酸饮料的民众消费行为令人怀疑。

一些网民在接受网络调查时,也表达了对此政策实效性的质疑。“因对身体不好,不让卖。那么烟、酒不是一样对身体不好吗?为什么没有实施禁止销售的禁令”,一位网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网民表示:“如果有人非常注重饮食健康,即使在自动售卖机内放有碳酸饮料,他(她)也不会购买。相反,如果是热衷于饮用碳酸饮料的民众,即使售卖机不出售碳酸饮料,他(她)就能一下戒掉碳酸饮料吗?该政策能收到多大的效果令人怀疑,反而存在干涉国民选择权的嫌疑。”

“该政策纯属政治作秀,是‘掩耳盗铃’式的饮食行政”,一些尖锐的批评声音如是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该政策只禁止自动售卖机出售碳酸饮料,而周边的便利店却照常销售碳酸饮料。另外,一些咖啡或果汁饮料的蔗糖含量并不比碳酸饮料低,却不在限售之列。

韩国建国大学行政学科姜黄善(音)教授更是从该政策的合理性角度提出反对意见。姜教授表示,为了国民的健康推出该政策,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单纯针对某种饮料禁止在自动售卖机上销售的举措,很难取得长期效果。姜教授强调指出,公共场所是非特定人群经常出入的空间,这与为保护学生健康而禁止在学校内销售碳酸饮料的情况有明显不同。没有特定的对象,只是面向泛泛人群,其政策对象非常模糊,这就失去了一项政策的定向性。“政府实施某项政策时,必须明确政策的对象、目的及具体做法。实施类似政策的国家往往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学校等特定人群、特定场所而实施”,姜教授也引用一些先进国家的例子来反驳该政策缺乏实用性。

当然,一些民众对于该政策也表达出理解与支持的意见。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表示,现在一些少年儿童过度依赖碳酸饮料“解渴”,导致肥胖,确实应该引起注意,希望政府以此为契机,逐步制定一些能够正确引导国民走向健康饮食的政策。

市场暂时不“买账”

虽然首尔市政府自11月开始率先向碳酸饮料“宣战”,但是反观韩国的饮料市场,碳酸饮料销售份额多年来一直表现良好,多少反映了国民对饮料类型的消费取向。

据韩国信息分析企业尼尔森10月26日对国内消费趋势所作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4%。该结果是根据全韩大型卖场、超市及一般食品店等主要零售业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出的。

责任编辑:陈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