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党组成员副会长鲍绍坤、张鸣起、张文显、王其江、张苏军,副会长王利明、朱孝清、任海泉、江必新、孙谦、李伟、李林、吴志攀、郎胜、姜伟、袁曙宏、徐显明、黄进,秘书长鲍绍坤。陈冀平为党组书记。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法学会的领导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明确。2000年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致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明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21个社会团体免于登记的复函》,明确中国法学会免于进行社团登记。2000年12月,中央关于《21个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中办发〔2000〕31号),明确“中国法学会改由中央书记处有关领导联系,中央政法委员会代管”,理顺了领导管理体制。2006年8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组通字〔2006〕28号),明确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对中国法学会领导班子建设,中组部明确相关部门的在职领导可兼任副会长。 2001年3月,在改变领导管理体制后,中央政法委首先明确了代管的内容和范围以及中国法学会自行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同时努力理顺中国法学会干部管理、外事管理、经费管理、党务管理以及地方法学会的领导管理体制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中央政法委先后出台或转发了四个重要文件,分别是:《关于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实施新<章程>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法学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提出要充分发挥法学会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做到与政法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发展到现在,已有各级地方法学会2000多个,中国法学会所属的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57个,个人会员达到30万人,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学法律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法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国法治论坛这三大全国性法治论坛和“东北法治论坛”等七大区域法治论坛,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等重要奖项,每年组织编写的《中国法治年度报告》等报告,都具有重大影响。每年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为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两届东亚-拉美法律论坛、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六届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都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早在1983年,中央政法委、人事部、财政部就联合发文(政法〔1983〕11号),下达给地方法学会300个政法专项编制。目前,中国法学会机关有参照公务员管理行政编制67人,设有办公室、研究部、对外联络部、会员部、机关党委(人事部)等5个内设机构,另有《中国法学》杂志社、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中国法律咨询中心、培训中心、法律信息部、机关服务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27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合计局级干部职数42名,其中,正局16名、副局26名;学会副秘书长和机关5个部室主任已经纳入中组部备案管理范围。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经中央编委同意,法律信息部由过去的自收自支改为公益一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很重视中国法学会的经费问题,法学会经费在财政部列为一级财政。2011年时经费为4900万元,2013年换届后,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特别是2014年在财政经费普遍压缩的情况下,财政部又给中国法学会增加了2700万元的项目经费,加上工作津贴、补贴等自然增加,现在行政经费总数达到91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8200万元),这还不包括基建大修改造经费,如果加上,就超过1亿元了。这都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法学会的重视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2015年7月,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党的群团事业发展开启了新阶段,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更好发挥法学会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明确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指出,贯彻党中央部署,做好新时期中国法学会的工作,关键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清职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强化问题意识,把握规律特点,把中央的部署落实好,推动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改革文件,在我国司法史上是少见的。中国法学会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就政法工作作出的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十六字”重要指示,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通过有效的方式积极参与,紧密围绕实现司法公正,履行着政法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