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升级版”谈起这个,一定要先介绍“眉山经验”。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类纠纷解决资源,在2014年实现81.12%的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化解,真正进入审判程序通过裁判处理的案件仅占5.19%,形成了诉非衔接的“眉山经验”。 如:建立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诉调对接机制,发挥案件分流、先行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等制度的作用。 创新高效便捷、灵活开放的诉调对接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纠纷化解网络体系,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完善基础牢固、良性互动的诉调对接关系,健全法院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的衔接机制,构建科学、系统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让审判执行工作更有底气 刑法作为我国处罚最为严厉的一部法律,除了惩罚犯罪,还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推进修改刑法相关罪名。2015年9月1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修正案(九)》修改了相关罪名: 1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增加一档法定刑,并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 2修改扰乱法庭秩序罪,将殴打诉讼参与人以及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增列为犯罪。 3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增列为犯罪。 刑(九)的出台不仅顺应了当前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关注了社会的关注,也让审判执行工作更有底气,进一步树立了司法权威。 轻微刑事案件速裁让正义来得更快了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这句古老的法谚体现了对司法程序正义的格外强调。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2014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在北京等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这意味着“正义来得更快了”。 这一尝试,无疑吸引了各方关注。 试点一年来,全国法院共适用速裁程序审结刑事案件15606件,其中当庭宣判14851件;被告人未上诉案件15279件,占97.9%;审理时间在10天以内案件占94.28%,无一起检察机关抗诉案件。 通过减少审前羁押,对被告人从快处理、从宽量刑,充分体现认罪认罚从宽处罚精神,能更好发挥社区矫正功能,利于罪犯改造和回归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