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专车走出灰色地带告别野蛮生长 专家建议尽快明确出租车改革时间表(3)

摘要:此外,一向由市场调节的专车价格,也极有可能迈向政府管制。根据《管理办法》,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赵占领分析,这一规定或是对之前版本引发民间不满的一种暂时回避。此前,曾有报道称专

此外,一向由市场调节的专车价格,也极有可能迈向政府管制。根据《管理办法》,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赵占领分析,这一规定或是对之前版本引发民间不满的一种暂时回避。此前,曾有报道称专车价格将高于出租车价格。但未来,基于政府利益始终牵涉其中,基于对传统出租车的保护,实行政府定价并高于出租车价格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监管还需突破利益藩篱

在赵占领看来,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的监管者不是完全中立的,是专车改革面临的最大困境。“如果出租车行业改革不彻底,专车改革也很难做好”。而目前,出租车改革时间表未定,力度也不确定,在这方面交通部需要尽快明确。

交通部有关人士已表示,首先要求各个地方取消经营权有偿使用费。而实质上,义乌、杭州等地在取消出租车准入限制、数量管制、价格管控上已有先行举措,其他地方亦可步子迈得更大。本质上,出租车市场改革与专车规范化脐带相连,也该相辅相成。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则直言“很失望”,因为《管理办法》“所反映出来的管理思维,仍停留在旧有产业的保守层面,与其说这是对网络专车的管理办法,倒不如说这是让互联网+产业形态倒退回传统产业的法规”。

朱巍担心,《管理办法》会“要了专车的命”。仅专车运营成本的大大增加,就会令许多专车司机望而却步。一辆车由民用转为“出租客运”的运营车辆后,存在两个后果:一是车辆最多8年报废;二是要缴纳更高的运营车辆保险。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飞认为,《管理办法》苛以约租车平台过多的责任,涉嫌形成制度歧视。比如,要求约租车平台承担承运人责任,对于各种违规,轻则罚款,重则停业吊销执照,甚至连司机绕路、拒载、服务不好等都要直接对平台进行罚款。

“对于网络约租车平台的管理标准,不应高于传统出租车企业的管理标准,如果司机个体的服务不好或违规经营,就要对出租车公司进行罚款甚至停业吊销执照,那么估计中国的出租车公司早就全倒闭了。换句话说,不同的管理和处罚标准,实际上是对从事网络约租车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制度歧视。”吴飞说。

对于舆论热议的《管理办法》是否涉嫌“新设行政许可”从而“违法”,赵占领指出,《管理办法》只是突破了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存在瑕疵。根据地方性法规,经营出租汽车业务申请证照需符合一定条件,这些条件中就包括“要有车辆”,而专车平台在申请资质上就不符合这一条。

无论如何,正如有网友所说的那样,“专车合法身份只是改革破冰的第一步。下一步,应将重点放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市场准则、加强监管等方面,并积极鼓励业务创新,寻求监管与创新的最大公约数。”此外,监管需突破利益藩篱,防止“一边倒”倾向,对专车和传统巡游出租车应一视同仁,疏堵结合,力促整个行业的品质提升。

法制网北京10月12日讯

责任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