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用理论引领法治中国建设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法学研究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同样符合这一认识论规律。法学理论研究的繁荣既是法学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动力。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法治社会建立的过程也充分表明,没有成熟的法学理论的引领和支撑,就不可能有成熟的法治实践。同样,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既需要实践的推动,重视具体法治建设,更离不开成熟法学理论体系的引领和支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法治实践的开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之后,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成为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指导和推动力量,勾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框架;而且更新了人们的法治观念,促进了人们对法的功能与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治理中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然而必须承认,现有的法学研究水平与法学理论体系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实践的需求还不相适应,还显得不够成熟,对法治中国建设还起不到应有的理论引领作用,不能为当下的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实践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提供解释工具。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法学基础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逻辑矛盾和悖论的现象,一些理论不能自洽和自圆其说,因而不具有说服力。再者,中国法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研究脱离现实,不能为中国的法治实践提供有效的解释工具,理论创新不足。

二是法学研究中实证研究不够,对法治国家建设中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往往只有价值判断,缺乏充分严密的论证分析,因而缺乏说服力;在实践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性建设性方案,因而使相关理论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价值理念不能转化为具体的制度,使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大打折扣。由于法学理论的研究对中国法治实践的忽视,从理论到理论,从逻辑到逻辑,对部门法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很难有说服力。

回答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法学理论研究要形成自己独立、成熟的理论体系,从而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成熟的法学理论引领,必须克服上述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构建面向实践的我国法学理论体系,当下我国的法学研究,除继续发挥解放思想和完成法学启蒙的作用外,应重视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责任编辑:徐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