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同读归田录《仁宗诸事》_同野(2)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一了文房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04
摘要:说至和二年春天,仁宗身体不好,在皇宫里躺着,治病呢,不能上朝了。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大臣每天去宫里探望……,中书省的头儿是宰相,枢密院是管军事的,枢密使、枢密副使与正副宰相是平级的,平起平坐的,所以两

说至和二年春天,仁宗身体不好,在皇宫里躺着,治病呢,不能上朝了。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大臣每天去宫里探望……,中书省的头儿是宰相,枢密院是管军事的,枢密使、枢密副使与正副宰相是平级的,平起平坐的,所以两府大臣同时被认为是朝堂上的宰相。说两府大臣每天都到皇帝的寝宫里边探望圣体,龙体是不是安康啊,有好转没有啊。当然啦,顺带也汇报一些工作。这些大臣老是见皇帝躺床上穿的衣服、用的器皿都非常简陋,其中吐痰的痰盂、还有壶儿全部是素漆的,太监端药的盘盏也都是素瓷的。御榻上的被子、枕头都是一种黄色的粗绸子,并且颜色早已经灰暗了,有的大臣看不上眼,就让太监换新的给他盖上,但是新换上的被子也是这种黄色的粗绸子。当然外人是不知道的,唯有这些宰相们陪伴他的时候见到了。

欧阳修当时是翰林学士,往往在皇帝身边来回绕,当然他也亲眼看到了,所以能记下这么一篇。从这一篇我们看出来,宋仁宗的简朴不是装出来的,说明这个皇帝的品行、操守可见一斑,贵为九五之尊能做到这样,并且他能习以为常。他又不是个穷皇帝,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把这个简朴作为堂堂皇帝的常事,历史上也非常罕见。这是第三个事儿。

第四个事儿,又是说的至和初年,实际也是至和二年,跟前面那个事儿是同一年,1055年。这时候陈执中被罢相,文彦博和富弼两个人同时被拜相。咱们这儿把陈执中、文彦博和富弼这三个人插进去,简单解释一下。

陈执中,当然也是仁宗朝有名的宰相,他是990年生,1059年去世。他爹陈恕原来就是副宰相,参知政事。先后当同知枢密院事,管军事的,1044年被拜为参知政事,十年以后1054年再次拜相,这都到1055年了,被罢相。因为一些事儿吧,谏官一奏本、一弹劾,宰相就拉到了,拜拜了,就该换人了。这个人也是个忠臣,忠臣也有犯错的时候。

然后说文彦博,包公戏里边老是提到文彦博,这里边就出现了文彦博。他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汉初张仓的第二个长寿的宰相,张仓活了95岁,文彦博活了92岁。1006年生,1097年死。他是山西介休县的人,被列为“介休三贤”之一。二十一岁中进士,1047年任枢密副使,这本身就是副宰相,是武官副宰相;同时兼任参知政事,这是文官副宰相,身兼二职,四十一岁被拜为文、武双方的副宰相。在他的领导下平定了一次军队底层武官的起义,之后被拜为正宰相。到了1051年被罢相。1055年又当宰相。1058年估计有人弹劾,又下去,但是这次下去地位就高了,封为潞国公。1063年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只坐了四年龙床也去世了,1067年宋神宗继位,他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到地方任职。1083年,请求辞职,封为太师,整个宋朝最高级别的官职。到了1085年的时候,宋哲宗继位,司马光极力推荐文彦博出马,1086年的时候八十岁了,被拜为平章军国重事,这次是文的武的统管了,平章就是文的,军国就是武的,也就是说文的武的都是正职宰相。在宋朝被拜为这个职务的,在文彦博之前没有,在他之后也极少。1090年再次请求辞职,回家了,不再当官了,岁数大了,一直活到九十二岁。

文彦博是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出将入相长达五十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他跟“阎罗包老”的感情非常深厚,包拯在仁宗朝就有外号“阎罗包老”,老包连皇帝都不怕,进谏的时候老是吐沫星子飞到仁宗脸上,所以老包一出马,就好比阎罗王出来了。文彦博和包拯是同榜进士,脾气都很大,臭味相投。

富弼呢,也是功劳很大。刚才已经说了,在辽国侵略的时候,富弼作为一个文官上场,国威大振。他是1004年生,比文彦博大两岁,1086年死,也活的岁数不小,八十二岁。宰相里边这么大岁数的,比较少见,一般都是六七十岁。他二十六岁做官,一生多次出使辽国,老是把辽国的君臣说得没词儿对。可以说,富弼是对付辽国的杀手锏。他跟范仲淹、韩琦的关系不错,由于他经常出使辽朝,所以对军事比较侧重,后来就跟范仲淹、韩琦一起搞了庆历新政,搞改革。后来拜宰相,也是几度当宰相,跟文彦博差不多。

这次,1055年的时候,陈执中被罢相,文彦博、富弼同时被拜相。欧阳修在这里边记载了一个拜宰相的仪式,叫宣麻。就是说宰相任免,对外宣战这些大事,要用专门生产的麻纸,还必须由翰林学士来写,皇帝口授,仅仅写诏书就这么麻烦,写好以后,然后去朝堂上宣布。因为在麻纸上写的诏令,在朝堂上宣布任免宰相呢,所以这就叫“宣麻”。

就在文彦博、富弼接受宣麻的时候,仁宗差遣小黄门(比黄门侍郎低一级的太监)秘密的也穿上文武百官的衣服,掺杂在百官的站班当中,听大家的议论。由于文彦博、富弼久有人望,这两个人同时复用,中间被贬过,朝堂上绝大多数人都纷纷上前道贺,说一些客套话。小黄门就回到内宫里边,谁说的啥,全部给皇帝学了学嘴。宋仁宗一听,非常高兴。

欧阳修说,我这个时候就是翰林学士,我起草的这个麻纸诏令。过了几天,我到垂拱殿找皇帝说一些政务,仁宗皇帝就问我:“文彦博、富弼新当宰相,外边是怎么议论的啊?”欧阳修当然是忠志之士,有名的直臣,他也参与了富弼、范仲淹、韩琦搞的庆历新政,他也是改革派的主要干将。别看他教出来个保守派的苏东坡,其实他本人是改革派干将。1055年这时候欧阳修四十八岁,可能晚年就趋向于不改革。他称赞李沆守制,不改革,那是晚年写的。

责任编辑:一了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