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与法律之间,林肯的政治家心智日益成熟。在其总统生涯中,他几乎时刻游弋在政治与法律的边缘,而被宪法和人民召唤着承担起保护者的沉重责任。他不能再有日常政治时刻的职业悠闲,也不能再放任法律的形式主义与权利逻辑来破坏其重建宪法秩序的非常事业。尽管美国学界包括本书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林肯的“良性违宪”所具有的“区分敌我”的政治宪法本质,即某种意义上的施米特视野,但从维护美国作为政治统一体的整体性存在及其类型的角度而言,他们在心智上或有相通。当然,林肯并不背负施米特在艰难的魏玛处境中所承受的国族存亡的极限压力,内战的最坏结果不过就是南北分裂和1787共和理想受挫。相比而言,林肯更加从容地维护着美国处境下的共和宪法,追求的是联邦与宪法的统一以及“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理想。造化弄人,若将二者情境互换,各自话语和行动如何取舍,也很难说。林肯的神话与施米特的污名,并未超脱各自所属的体制与文化之最大尺度。 原则与妥协之间 林肯是彻底的废奴主义者吗?《林肯传》告诉我们:不是。若是,在美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林肯绝无可能当选,因为不仅南部各州坚决反对废奴,而且北部各州中亦存在对奴隶制的合理同情立场。更关键的是,1787年制宪以来,美国在奴隶制存在条件下已和平生活半个多世纪,奴隶制不仅无害于反而有利于美国的繁荣发展。如果激进废奴,美国势必陷入战争,这是对和平与自由的最大威胁。和平的惰性与依赖心理使得林肯与民众的政治沟通变得极为微妙:第一,在战争爆发前,“废奴=战争”的心理暗示将迫使选民坚决抛弃废奴主义者,林肯在共和党内胜选与此有关;第二,战争临近尾声时,“废奴=和平”的心理暗示将帮助林肯推动废奴修正案通过,否则若战争提前结束或南方明确以取消废奴作为和平条件,则废奴事业势必无望。林肯必须在这些关键性的政治环节中做好原则与妥协的平衡,否则其政治前途与解放奴隶的功业都将毁于一旦。废奴主义者是道德理想主义者,但普通民众不是,林肯也未必是。战争后期的林肯对废奴的原则性坚持,已经不是与废奴主义者一般性分享的道德立场,而是一种关于新美国政治重建的宪法立场。过度窥测政治家的道德动机是不适宜的,也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从政治原则上理解其行为与后果,赋予其恰当的政治性理解。 我们无从探知林肯对于废奴的内心立场,只能从其作为政治家的修辞与行为中加以了解和分析。《林肯传》给了我们颇多线索。其实,林肯的立场并不特别激进,基本遵循的是1820年《密苏里妥协》的方案,限制在西部领地上扩展奴隶制,但对于南方既存的奴隶制存而不论。但是,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及1857年的斯考特案判决动摇了密苏里妥协的政治与法律基础,引发了南北阵营的宪法对抗和危机。为什么1820年的妥协在1850年代难以继续得到遵守呢?南部蓄奴州对西部领地上的奴隶制扩展具有特别重要而急迫的利益吗?是的,美国的西进运动打破了1787宪法建立的南北宪制平衡和1820年妥协所建立的制度均衡线。这是美国式“一国两制”的内部竞争,是自由劳动与奴隶劳动的竞争。美国的自由资本与自由劳动制度在竞争中获胜。越多的西部领地并入联邦体系,就有越多的自由州加入联邦政府,其结果是南部各州在联邦参众两院的政治均衡优势逐步被打破,联邦政治开始朝着不利于南部奴隶制的方向发展,而同期兴起的民间性的废奴主义运动又使得南北之间的宪制默契与道德交易日益处于不利的公众舆论和知识批评环境之下。
所以,1850年代道格拉斯推动的内布拉斯加法案和最高法院坦尼的保守性判决,乃是在此危机时刻展开的重建1787宪法之内部宪制性平衡的努力,只是并不成功。卡尔霍恩作为南部州权派的理论代表,对1787宪法的整体解释迥异于联邦党人,以二元主权和废止理论享誉南部各州及美国政坛。《卡尔霍恩文集》已有林国荣先生的中译本,其精邃系统的政治宪法思想与其时运不济的政治命运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政治传统》的作者霍夫施塔特称其为“主子阶级的马克思”,有双重讽刺意味,但也鲜明刻画了其人在美国史中的暧昧含混的地位。卡尔霍恩敏锐觉察到了1787宪法保护的只是13个州条件下的南北平衡,1820年妥协也不能持久,因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场南北各自参与的经济与制度竞赛,而南方天然处于弱势。为了重建宪制平衡,他提出基于二元主权和废止理论的民主宪法观,要求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设计来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的1787重新倒退回1781,成为一个和平但虚弱的新邦联。这是一种妥协方案,但这种和平的妥协将导致联邦的和平解体与美国梦的幻灭。林肯对此坚决予以抵制。《林肯传》告诉我们,林肯一再告诫他的同僚,和平固然需要妥协,但不能损害战争所要维护的根本原则,否则妥协就是背叛。也因此,美国内战持续了四年多,牺牲十分严重,为美国史所罕见,但是牺牲所指向的是对美国宪法根本原则与美国根本利益的坚持。也因此,美国内战更显得是一场原则与教义之战,是两种制度以及两个美国之间的决战,而不是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之战。内战也表明,1787年制宪中的妥协造成了原则性缺陷,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未完成的对话”转移到了内战的战场之上。无论是费城独立厅的伟大辩论,还是内战战场上的血腥屠杀,这些都是美国人的内斗与内战,是美国人历史的创造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