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不得不提一点是执业期到底是做“专业型”的律师好,还是做“万金油”的律师好。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在执业前五年并不是很关键。关键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兴趣、机缘以及是否熬得住。执业律师,我这里仅指独立执业的律师而不包括授薪的执业律师,因为前者是自负盈亏,后者是类似公司组织下的职员。独立执业的律师,除非自身资源较好或者圈子较大,否则一般面临业务的收入与开支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此时生计都保不了,又如何能够安心的做好律师这行。心不静,则无法致远。兴趣,很多时候是支撑一个人能够在某个方面走多远、走多好又熬得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收入的问题而从事某一工作,实际上自己是不快乐的,而人的自我才能发挥的程度,跟兴趣甚至是否开心的工作离不开关系。因此,如果是自己对律师这行的某类业务非常感兴趣,可以熬得住又可以耐得住寂寞不去代理其他类型的案件,那么我觉得做专业型的律师,在长久来看,还是比较吃香的,即在某一个块业务领域里是专家。但是,即使是专业型的律师,也不代表说,就只耕一亩三分田,对于别的业务一窍不通。实际,律师这行,根源离不开法律,法律之间本身是触类相通,而业务是根源于部门法的规定与社会上发生的法律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因此,不同业务之间也会存在羁绊,比如,只做IPO业务的律师,不可能只需要懂得上市规则、公司法以及证券类方面的部门法规定,其在写法律意见书时,也得懂得其他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因此,所谓的专业型律师,实际上也就是主业是某一块业务而淡化其他方面的业务,而不能定位为只懂某一块业务但是对其他业务一窍不通,这种我认为是有意识错位的。也正是如此,如果初始独立执业,就旗帜鲜明的摆明主业,有可能会因此丢失诸多其他非主业的业务,对于其中的取舍在于个人,而不在于外部环境如何。 至于万金油型的律师,我个人倒认为这并不绝对是坏事。从现实点来说,其可以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日后的专业化垫下经济基础。从理想方面来说,其可以从接触的诸多业务中,逐步发觉自身的主业业务,甚至说是自己感兴趣的业务,从而为日后的专业化筛选提供基本的范围。另外,如上所说,律师不同业务之间并非是绝缘体,甚至我个人认为,不同业务之间的处理,有时会会扩大自己的思维空间,发散性的思维,举例来说,从事非诉讼类的律师,实际上在从事多年后,其思维在该块业务上可能是僵化的,因为除了业务个案不一样之外,处理的流程以及文件类别可能是模式化了,没有多少新鲜的“血液”输入,从而导致思维方面的僵化,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仅是相对而言。至于万金油型的律师中的万金油业务范围也是有区别的,律师业务种类较多,其实独立执业的律师可以选择某块业务的非诉以及诉讼,并包含该块业务的上下游业务,举例来说,比如某律师从事的范围包括了合同类比、婚姻类比的业务,那么其业务范围并非很小,拆分理解就是合同类的起草、修订、审查、法律意见书和合同类的诉讼均在其业务范围内,而婚姻业务方面的婚姻纠纷、婚内财产约定协议拟定、婚姻类的刑事案件均也在其业务范围内。看似其业务范围包含甚多,似乎万金油,但实际上其是业务类别的主线非常突出。而有的主线并不突出,主要是律师可以处理的业务,均可以由其代理,那么这个仅是解决其业务来源或者经济问题,而可能因此埋没了自己的兴趣点甚至执业十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类业务精通,因为即使是律师也是人,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如果面临经济问题和业务来源问题,在独立执业之初,可以较大的放开自己的业务范围,但是建议业务的主线突出,这样有利于日后的业务范围进一步缩小,从专业化方面发展。 三、执业满五年—筛选点 独立执业满五年的律师,基本解决了经济问题,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的客户群,而随着执业五年期间,逐步的发觉了自己的业务兴趣点,如果自己都没发觉,那也只能怪自己。但是执业满五年的律师,也是一个瓶颈期。一方面面临业务范围的筛选,另一方面,也面临收入的取舍,因为业务范围的缩小,有可能导致收入来源的减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那么如何筛选,需要综合自己的某方面的业务能力、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度以及收入可能短时间缩小的对比程度。而五年期至十年期,意味着自己的阅历进一步丰富、执业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同时也可能面临着客户群体的筛选。其实律师本身也需要做年度总结的,这种年度总结并不仅依托于收入方面整体的增加或者减少,比如,如果去年收入三百万,但是今年收入二百八十万元,似乎总量上减少了二十万,但还需要考量去年收入的三百万和今年的收入两百八十万是分别来源于多少个案件或者多少个客户,以及客户的档次、质量等。年度总结更像一种业务以及相应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中会发觉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筛选的问题,并且发觉客户群体的范围和质量问题。做律师,也需要避讳盲目的做业务,以及盲目的去对比收入数据。虽然,律师这个群体并不像纯粹的公司化运作,但是,每个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里的团队也是一个公司模式,因此,必然需要考量发展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质量。 所以满五年期,需要做的是筛选多一点,但是没必要过快过急,更没必要将自己和别的律师对比,因为别人的永远不会是你的,而自己的才是可以把握的。 四、十年期—专业点 过了前十年的执业,又是一个瓶颈期,但此时,如果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则必须考虑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问题,十年磨一剑,不管磨出来的剑如何,还是要考虑怎么磨的问题。因此,从业务方面来说,尽量缩小到某个业务板块,甚至说去掉该板块的关联业务,或者将关联业务转由同一个律师事务所其他团队去处理,也可以将自身的团队进行业务板块的拆分,实现团队内的业务合作。如果执业十年,依旧实现不了业务转型,那么很有可能日后也转型不了,因为人都有惰性和依懒性,为了实现专业化和精细化,必然面临砍掉大部分的业务,但是,如非必要,还是不少人不愿意放弃的,根源在于律师的收入来源于其业务,而其处理业务的能力源于律师本人的智力劳动,故而无法像公司生产可视化的物品一样流水线作业或者说通过模具重复生产出来。 当然,上面这种所谓的筛选,更多的是针对执业之初并非是定位在专业化,而是“代理先大范围的业务后缩小业务范围”的这种执业规划而言的。 总归一句话,做律师,还是要有规划,不管你是初入此行,亦或者是执业多年,均是如此,仅有阶段考虑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当然,我自己也在律师这条路上思考着,希望以此提醒自己,也希望与君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