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行政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法庭上的双相被告人(2)

来源: 人民法院报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30
摘要:这个罪名最关键的是认定被告人对毒品的明知。根据侦查机关提供的多份到案情况说明,当警察根据举报进入被告人所租房间时,他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你们随便搜!警察走进厨房,从水槽底下的铁锅里拎起一个塑料袋

  这个罪名最关键的是认定被告人对毒品的明知。根据侦查机关提供的多份到案情况说明,当警察根据举报进入被告人所租房间时,他先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你们随便搜!警察走进厨房,从水槽底下的铁锅里拎起一个塑料袋——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疯似的冲向墙壁,以头撞墙,大呼冤枉!莫名其妙的警察打开袋子一看,果然是一包毒品。

  罕见的是,被告人从进入法庭时就开始痛哭喊冤,几乎是两名法警拖着他进来的。让他坐下后,这个大老爷们才逐渐平静下来。讲到关键事实时,他仍然拒不承认对毒品的明知,说是被同屋住的另外一个人陷害。我问,既然你不知道藏有毒品,为什么在警察让你辨认之前就做出企图自杀的举动?

  我的这句话犹如一个阀门,这个被告人瞬间由抑郁切换为躁狂。他声音提高了八度,开始痛陈遭人陷害的前因后果,一把鼻涕一把泪,陷害者如何卑劣,一审判决如何错误。最后总结是:我真的是被人陷害啊,法官你要救救我!

  作为一个常年吸毒者,他独自租下房间,持有唯一的钥匙,所谓同住者不过是他短期借住的一个朋友,案发时早已搬走,完全没有藏毒的条件和陷害的动机。真相大白之后,我不禁对这名被告人惊人的表演天赋生起一股“敬意”。

  果不其然,得知维持原判的结果时,此人默默地将躁狂模式切换回抑郁,淡然接受了裁定书。当时的表情,犹如一个演员面对着票房惨败的结局。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犯罪是由社会中的结构紧张和道德失范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往往因为需求和满足之间的差距而产生越轨的动机。这些拥有双相的被告人,通过犯罪来满足突破道德的需求,又试图通过表演来满足逃避刑罚的需求。然而,他们在法庭上费尽心思所做的,最终只不过是犯罪之后的第二次越轨。

  法庭不是舞台,庭审也不是演出。双相被告人——其实,你不是一个演员。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