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周口市深化教育改革,把“大教育”作为“周口崛起”的战略支撑。尽管是一个财政穷市,却把教育事业做的风生水起,全市上下始终践行“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逐渐把教育打造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亮丽新名片。
2013年6月17日,时任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到周口视察教育工作 中国搜索郑州8月4日讯 地处豫东南平原的河南周口曾因贫困而出名,这里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铁路,国家级贫困县最多时达到7个,一度被其他兄弟地市“取笑”。然而,近几年,随着当地“周口崛起”战略的吹响,全市总体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教育领域,多年傲视甚至雄霸全省,成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一道亮丽的新名片。 辉煌:持续发力 2016年6月25日,周口市太康县教育局局长宋文中彻夜难眠。这一天,河南全省高考成绩放榜。太康县今年的高考成绩如何,成为宋文中的一块“心病”。 很快,数据出来。今年太康县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800人大关,多达844人,较去年净增197人。 看到这个消息,宋文中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抑制不住激动心情的他当晚就给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汇报。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忐忑的不行,一方面是担心,怕学生考不好,我没法向全县的父老乡亲和县里领导交待;另一方面又很期待,期待成绩赶紧出来,看看孩子们考的怎么样,是不是比上年有所进步。”宋文中说,“知道成绩后,我那颗心才算真正放下,王书记多年来一直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每年的高考成绩十分关心。”宋文中如是说。他保守估计,今年太康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将会超过去年的11人。 果然,宋文中的话“应验”了。半个月后,太康县15人被北大清华录取,位居全市第二。 据了解,太康的高考成绩自2012年起已经实现五连增,年年都有新提高,次次都有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太康一高考生祝乐以704分的成绩荣膺河南省理科第一名,成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年最大的荣耀。 其实,“火”一把的不仅太康县,更“猛”的还有国家级贫困县郸城县。高考放榜后,郸城县一片沸腾。当地公布的数据显示,郸城一高今年一本上线1900人,上线率40%;二本上线3536人,上线率74%;一、二、三本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均居周口市第一位,实现了学校“十连增”、周口市“五连冠”;五年内44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五年输送152名“两校生”的高考传奇,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是名副其实的“高考大县”。 在周口,类似的县还有不少。中国搜索发现,高考大县的发力,也整体抬升周口全市的高考成绩。今年高考,周口再次刷新全省纪录,令人惊愕的成绩迅速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全市共有94人被清华和北大两所顶尖大学录取,人数也由从去年的76人上升为94人,再次领跑全省。中国搜索注意到,这种人数,在全省各地都实属罕见,即便是高考优势资源集中的省会郑州,也至少落后周口两年。 在周口当地看来,传来的捷报远不止今年,更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固定模式”。 据中国搜索统计,2004年以来,全省26位高考状元,有6位来自周口,为全省夺取状元最多的地市,几乎每年周口都能因高考“火”一把。 当然,这些依然只是冰山一角。不仅高考,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构建相互衔接、基本协调的国民教育大体系,全市教育质量在全省越叫越响。 从感动中国的好教师李灵到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一大批优秀的周口教师被树为全省、全国典型。 那么,贫困县占据大半的周口又是如何走向教育大市而声名鹊起的呢? 教育:凤凰涅槃 熟悉周口的人都知道,周口教育拥有“雄厚”的基础。自古以来,这里都是人才辈出。 作为享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的豫东大市,这里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博大深邃的中原文化,肥沃了周口开启民智、尊师重教的厚实土壤,可谓文昌武盛。 然而,真正让周口教育腾飞起来的,还是近几年当地强力推进的“周口崛起”战略。 早在多年前,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曾点评过周口经济发展状况,认为周口是中原崛起的薄弱环节,是影响河南走向中部崛起前列的“木桶短板”,有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塌陷区的危险。 2009年,卢展工接任河南省委书记,也曾表示,周口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周口的小康就没有河南的小康,没有周口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党的十八大后,郭庚茂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指出周口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足,必须清醒忧患,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实际上,周口落后,不仅是历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心病”,也是周口人长期以来羞于启齿的隐痛。周口崛起就成为了千万周口人的“周口梦”。 面对此景,2013年,周口上下开始为“周口崛起”寻找方略。2014年1月,《周口崛起方略》正式被确立,成为当年周口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重要决议。 按照既有部署,周口市把“五大一强”作为崛起方略,使其成为突破口。不仅提升了周口的影响力,而且正在“落地生根”,渐次“开花结果”。 所谓“五大一强”是指大农业、大交通、大商贸、大教育、大城区、做强产业集聚区。其中,教育作为单独一块被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显示出当地领导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情有独钟”,更是一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战略眼光。 以郸城县为例,据媒体报道,在郸城县城新区——这个全县最好的地块,政府投资10亿多元、规划了“七校一中心”的教育园区。2013年最初建设时,县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就达1.5亿元,各类学校竞相开花。 当时,县委书记刘明广算过一笔账:这个园区有1000亩地,如果招商引资或者挂牌出售起码能赚10亿元,再进行投资建设,能拉动的GDP难以估量。“这些都想到了,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刘广明说。 在当地看来,投资教育才是最大的投资,他们的思路是“通过学校吸引一批人进城,拉动一批消费,带动一城发展”。尽管见效慢,却是真正造福子孙后代,能让郸城长久发展的战略选择。郸城县县长罗文阁到任的第一天,就来到教育园区调研,承诺要做一个“教育县长”,“有关教育的事情优先考虑”。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当地还挤出2000多个事业编制择优招教,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慕名而来…… 河南日报的一篇报道显示,2013年以来,周口市各级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总额每年都在90亿元以上。教育,显然已成为周口崛起的重要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