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网站合作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众议:河南新乡“最牛公车”违法784次 扇了谁的脸?

来源:国搜河南 作者:朱宝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3
摘要:核心提示: 10月21日,新乡市一辆牌照为GAA016的公车违法784次未处理,违法记录之多居全省之冠,引起舆论热议。媒体指出,出现“最牛公车”,是交警部门,监管不力所致。公车违法“拔头筹”,也让政府公信力蒙羞。 牛气冲天 中国搜索郑州10月23日讯 10月21

核心提示:10月21日,新乡市一辆牌照为GAA016的公车违法784次未处理,违法记录之多居全省之冠,引起舆论热议。媒体指出,出现“最牛公车”,是交警部门,监管不力所致。公车违法“拔头筹”,也让政府公信力蒙羞。

众议:河南新乡“最牛公车”违法784次 扇了谁的脸?

牛气冲天

中国搜索郑州10月23日讯 10月21日,河南省交警总队曝光了全省违法前200名的小车。其中新乡市一辆牌照为GAA016的公车违法784次未处理,引发舆论热议。

“最牛公车”当夜已被拦截查处

河南省交警总队副总队长苗雨露表示,这些违法大户的车牌号码已录入全省机动车稽查布控系统,一旦这些车辆上路行驶,交警部门将及时现场拦截查处。

这辆“老赖车”被曝光后,新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21日23时许发布了一条微博,称新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度重视,在21日立即采取了行动,并于当晚将此车依法扣留。有媒体报道,像豫GAA016这样存在这么多交通违法记录的车辆,所属单位或车主可能面临着总计数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的罚款。

尽管交警部门进行了“自曝”并很快“采取行动”,但舆论却很不买账。多数媒体把问题矛头指向了政府部门。有媒体指出,公车违法“拔头筹”让政府公信力蒙羞。

违法数百次是交警部门惯出来的

新华网发文质疑,光是把违法大户的车牌号码录入全省机动车稽查布控系统,等其上路后再现场拦截查处,是不是晚了点?万一在交警还没将这些车辆拦截下来时,就因其违章行驶行为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交管部门是否应该为没及时查扣多次违法车辆承担责任呢?

这些多次违法车辆的违章记录超过数百次,车主或实际驾驶人早就应该被扣完12分并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了,怎么还能继续上路行驶,不断增加违法次数呢?交通违法几十次,就该主动联系车主,要求其到交管部门接受处罚,并告知继续违法的严重后果。

评论指出,有几百次违章记录的交通违法大户,都是执法部门给惯出来的。否则,怎么会如此肆无忌惮?某些地方的交管部门在执法时对政府机关特别是上级部门的公车网开一面,也是让部分公车养成违章恶习的重要原因。正是目前存在的“以权代法”、“以钱代法”不良现象,才助长了一些人的违法胆子。“公车违法784次 交警喊你来处理”的新闻标题,本身就是很大的讽刺,有关部门早干嘛去了?

大江网认为,出现“最牛公车”,是交警部门,监管不力,缺乏较真精神。累计多达700余次违规未处理,说明要么是交警部门不作为,得过且过,要么是交警部门与政府部门“内部解决”了,无论是那种情况,都令人感到心寒。

罚车却不罚人很难让人心存畏惧

据了解,多数地区出台的针对违规使用的处罚规定,无论是取消车辆用油和修理费用,还是取消单位相应的公车配制数量,板子全打向了车辆的“屁股”,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类公车违规现象好像全是车辆犯的错。

对此,有媒体评论指出公车驾驶人员需要重罚。评论认为,在倡导党员干部“懂规矩、守纪律”的今天,规矩、纪律已经成了“红线”,各级官员应将其视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但部分官员根深蒂固的“权大于法”观念依然存在。国家公职人员遵纪守法是基本要求,且对人民大众具有示范作用。784条交通违法记录,将政府公信力“打翻在地”,必须要让损害政府公信力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严惩。

长江网评论称,车辆本无辜,用车者、驾驶者才是罪魁祸首。如果罚车却不罚人,那就是在把车辆当成替罪羊,看似严惩不贷,实则故意变相纵容。

打蛇要打七寸,违规使用公车的“七寸”就是隐藏在这些违规行为背后的责任人员,包括领导,包括司机,包括监督者。只有痛打这些人的“屁股”,给予其严厉的惩罚,直至没收其“官帽”,端掉其“饭碗”,那才能真正扼制住各种公车违规使用现象,起到强大的震慑效果。否则,人家当事者汗毛都没伤着一根,今后谁还会心存畏惧?(中国搜索 张恒)

责任编辑:朱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