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诉讼法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审查电子数据应注意的问题/桑志祥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25
摘要: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之一,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将当仁不让地成为新的“证据之王”。所谓的电子数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证据,其具有高度介质依赖性、易改动性、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之一,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将当仁不让地成为新的“证据之王”。所谓的电子数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证据,其具有高度介质依赖性、易改动性、存储信息量大等特性。由于电子数据不同于传统证据,因此相应的审查认证规则有别于对传统证据的审查认定,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

由于电子数据极易被改动,因此电子数据内容是否被剪裁、拼凑、篡改、添加等伪造、变造成为审查的重点。那么又该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内容是否存在上述情形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证据法学中的“印证证明”原理,所谓的“印证证明”系指认定案件的事实必须由若干份证据构成一个相互印证的体系,又称“孤证不能定案”原则。理论上通过数份证据与电子数据进行相互印证,如果数份证据的内容与电子数据的内容取得一致,就说明该电子数据具有真实性,否则即为不真实。基于“印证证明”的原理,在我国只有将电子证据同传统证据结合起来,或者将不同的若干份电子证据结合起来,才能判断所审查的电子数据真实与否。

二、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

证据的合法性包括主体合法、形式合法以及取证程序合法,因此对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当由司法工作人员收集证据时,审查提取、复制、固定电子数据的过程是否制作相关文字说明,即说明提取、复制、固定电子数据的时间、地点、方法、电子数据的类别、文件格式等。是否有提取、复制、固定电子数据制作人、持有人的签名或盖章,以及提取人或制作人是否为由二人以上进行操作提取。若由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供电子数据,则要严格审查该证据是以什么时间、地点、方法及什么环境下取得的,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三、电子数据的关联性审查

电子数据具有海量存储性,如此便导致了电子数据审查的范围在无形中大幅度扩大,如何在浩瀚如烟的电子数据中找到与案件具有实质关联性的证据,是当前摆在司法者面前的一项课题。加之,由于电子系统的专业技术性太强,而大多数司法人员对电子数据知识又普遍缺乏,导致在审查关联电子数据过程中遭遇知识瓶颈。由此,对电子数据的关联性审查是司法机关在证据审查过程中的“短板”。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建立专业的电子数据鉴定机构,以弥补司法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此外,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既具有深厚法律知识又具有较高计算机知识的专业型司法工作人员也是应对当前及将来信息化发展实践的取胜之道。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