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南昌会议”奏响综治工作最强音

来源:法制网 作者:王锐园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0-14
摘要:“南昌会议”奏响综治工作最强音
  10月10日至11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举行(以下简称“南昌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南昌会议”梳理并总结了近期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回应了群众关心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征地拆迁、医闹等热点难点问题,内容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诸多领域,将视角触及综治工作的方方面面。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解决综治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从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理念、技术、制度等层面为综治工作扫除障碍、提供支持。此次会议内容丰富、成果突出、影响深远,吹响了新时期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号角,奏响了新形势下综治工作最强音。会议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法治

  法治是综治工作的保障,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孟建柱同志在会议上指出,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时,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综治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治思维的嵌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在综治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法治的轨道上处理问题、化解纠纷。面对不断涌现的社会新问题,必须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及时回应,巩固平安创建成果,以制度完善推动综治工作的法治化。

  创新

  创新是综治工作的动力,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不断激发综治工作的活力,发挥综治工作的社会效能。孟建柱同志在会议上强调,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竭动力,要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体系。综治工作是个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要求,为此必须要在综治工作中勇于创新,实现综合治理的信息化与精准化。当前,各地通过对大数据平台的运用,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在打击犯罪、保障民生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创新的开展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综治工作步入新台阶的有力武器。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综治工作的目的,是综治人性化的体现。孟建柱同志在会议上指出,社会治理是亿万人民的事业。综治工作必须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民意。综治工作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与政府公信力、社会安全感密切相关,为此,综治人性化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综治工作中树立和落实以人文本的总体思想,就是要在综治的各项决策、具体执法等过程中充分听取民意,维护公众切身利益。综治相关主体应在办事理念上由管理转变为服务,在工作方式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切实从行动层面实现以人为本。

  “南昌会议”用“接地气”的方式优化了综治工作的内容,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和方向,为深化平安建设、升级治理能力、提升综治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引;通过会议,综治工作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得到进一步强化,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社会治理的层次与水平,推动打造符合时代需要的综治工作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