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司法制度

旗下栏目: 法理学 宪法学 行政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诉讼法 司法制度 国际法

问题意识的养成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二版 作者:姜树政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8-27
摘要:问题意识的养成
  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法院工作的持续科学发展,需要时刻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敢于担当;强化问题意识,就要破除自满;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居安思危;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压实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司法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将不断触及权力、利益、工作关系等深层次问题,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服务、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将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对新老观念、新旧体制的冲突,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法院工作的持续科学发展,需要时刻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

  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不掩盖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树立问题意识提出的要求。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问题不正视,不解决,不担当。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是对待问题应有的态度,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存在“拖一拖、放一放,时间长了,问题就不了了之”的想法。这种想法只会使问题越拖越大,矛盾越积越多。面对问题敢于担当,应树立正确的问题观,把发现解决问题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而不是以谈问题多了“煞风景”,冲淡了成绩,挫伤了士气为由,对问题躲着、绕着、回避着;应有勇于担当的决心和毅力,尽可能从日常工作事务中跳出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应在脑海中始终绷紧问题这根弦,既习惯于看好的一面,也能够准确和敏锐地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通过补齐短板,实现创新发展。当前,法院工作中的一些痼疾还没有彻底解决,审判质效、规范司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司法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需求,并成为制约法院工作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首先需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实事求是地讲,许多问题解决起来确实有难度,但无论如何只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有燕子垒窝的恒劲,有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强化问题意识,就要破除自满。问题是工作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对于那些没有目标或是满足于现状的人来说,很难发现问题的存在。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写过一篇题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杂文,认为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差不多先生”手上。当前,确有不少同志也存在“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对工作自我要求不高,缺乏认真精神,没有争先意识,甚至存在懒政心态,最终影响了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法院系统以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锐意进取,狠抓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诉讼便民服务等重点改革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助推了整体工作的发展进步。但应当意识到,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现代化法院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开展工作都不能小富即满,而应时刻保持争先创优的精神状态,力所能及地将目标再调高一点、把眼光再放远一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优势项目,让优势项目变得更强。破除自满还应摒弃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的浅薄见识,时刻保持向先进看齐的意识。面对差距有紧迫感、羞耻感,认真思考研究自身短板在哪里,造成短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补齐短板,将补齐短板作为新的发展点,推动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居安思危。坚持问题意识,既要做到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面对困难和风险,有无预先准备,其结果大不一样。孟子两千年前就讲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矛盾纠纷大量涌入法院,案件中蕴含的社会风险增多,确保公正高效司法的压力与日俱增,并对人民法院参与社会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种种风险问题,只有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前意识,才能真正把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出来,对症下药,通过破解难题推进工作。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学会“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学会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苗头性、潜在性的问题,努力做到“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不要等到“老虎追到屁股后面还以为是猫”,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大问题变得不可收拾。

  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压实责任。困难和问题不可能凭空消失,唯有真抓实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当前,在工作中,有的同志在真抓实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病症,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一是拖延症,对待问题或出于后知后觉,或解决问题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造成问题解决“中梗阻”、“慢半拍”;二是浮夸症,对待问题习惯于玩数字游戏,搞表面文章,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不能通过干实事、谋实绩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实处;三是僵化症,在思维方式上,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和办事,工作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够;四是官僚症,对工作遥控指挥多、身体力行少,习惯搞“权力下放”,习惯当“甩手掌柜”。不能真抓实干归根到底还是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是治疗工作不实的良药,推进工作落实必须从压实责任入手。特别是随着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更需要从实处着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想方设法、不折不扣地抓好每一项改革任务、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真正把责任压实,把承诺兑现,最大限度地将困难和问题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使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能落地见效、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姜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