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个是关于数据安全的问题,后一个是关于数据隐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可以拿我们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去理解:“你觉得把一堆现金放在家里更安全还是放在银行更安全?”。很多人第一直觉觉得数据自己掌控会比较安全。但是只要涉及和外部互联网有交互,专业机构绝对比个人在安全上更专业。安全从来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 专业的服务商,会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远比自己处理更专业。除了黑客入侵以外,还有设计数据的备份,防DDOS攻击等其他安全问题。个人或者独立的企业更无法去处理。曾经有一个做互联网金融的朋友告诉我,他比较关心数据安全,所以每周把数据备份下来,刻成光盘存放。但是他没有想过,光盘也是需要良好的保养以及保质的。有可能几年之后,读取光盘的设备都灭绝了。 第二个问题,其实涉及数据的隐私。数据放在服务商,其实依赖完善的法律以及商业道德的保障才能保证数据不会被滥用。这一点上,大型云计算服务商,会显得更有优势一些。 关于业务的可靠性 对于云计算,有的客户是存在误解的,认为云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设备,所以天然具备高可用的特征。其实云是采用相对普通,低廉的硬件,利用规模效应,来降低单用户的使用成本。相比于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小型机,大型机,单个个体出现问题的概率上,其实是比他们差的。那么云端的可用性是如何保障的呢。 我觉得这依赖两个层次去保障。首先是云服务商本身的可用性设计,譬如很多云服务商都推出有“可用区”的功能,或者是一些“BGP跨域容灾”,充分利用集群进行分布式存储。提供负载均衡用于容错。完善的监控功能等等,这些都是云的服务商所提供的可用性的保障。其核心思想是,既然单点是容易发生故障的,那边通过多点来保障可用性。 除了云的服务商的可用性保障以外,其实客户自己架构设计上面,做可用性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客户的架构,很好的将关键业务分部在不同的可用区,或者在容易发生单点故障的地方设置多个冗余的节点,或者是在程序出错有,有重试的逻辑。这些都是保证可用性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除了架构设计上的保证以外,从产品设计上,其实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曾经一家游戏公司的CTO和我讲过他的容灾的方式。他告诉我,他会把多个游戏区服分布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我听了后,并不理解,因为一个游戏区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数据也是独立的一套。当一个数据中心出问题了,这个区服其实是不能访问的,无法起到容灾的目的。并且由于数据只有一套,无法分机房部署。但是他告诉我,大部分客户其实有多个游戏的账户,当一个游戏服出问题了,只要保证他还有其他游戏服能够接着玩就可以了。我们在讨论从技术上容灾,其实他们在考虑从人性上进行容灾。 云的生态体系如何运转? 云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系统,IAAS,PAAS,SAAS的服务商,其实只是这个超级生态系统的一些重要角色,并不是全部。不论是IAAS,还是PAAS,还是SAAS,其实和最终用户的诉求,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鸿沟的。我接触了众多了云的客户,总结出了这样两个定律: 定律一 : 用户只会关注自己的业务,不会关注底层细节 定律二: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存在强大的生命力 云的服务商所提供的标准化的产品,并不等同于用户的业务。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而填补这个鸿沟的,可能是一种基于云端的ISV的服务商。ISV的服务商,需要有合格的云端的工程师做业务的设计和实施,如何认证和培训这些工程师,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云的培训机构。 当一个项目在云端上线后,需要云端的运维工程师去做运维。这些运维工程师需要的技能体系可能和传统运维工程师完全不同。另外,还需要项目的开发商基于云的能力做项目的开发实施等等。可能还有非常非常多的角色,这所有的角色,就构成了一个云的生态系统。 总结: 从IT走向IT化,云计算正在表现出强大的经济学活力。“接入而非拥有“的理念,正在不断的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就像19世纪电力的发展,引发了电力革命一样,云计算的未来,必然会向”水“和”电“一样,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让你不再提起它,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引用作者的最后一句话:”云计算的未来,必然阳光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