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已经建立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级法院在这个网上公开发布的裁判文书达到了650万份。通过司法公开的方式倒逼法官提高司法水平、提高司法能力。我们还要通过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使胜诉方胜得理直气壮,使败诉方败的明明白白,实现当事人息诉罢访。同时搭建这一裁判文书公开平台,还能为专家学者研究司法提供更新鲜的资料。 第二,我们打造了全国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建立中国审判流程信息网,当事人可以凭密码查询涉案各节点的有关信息,通过这一系列公开,使司法和公平正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使当事人能够打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官司。 第三,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维护司法的民主性,构建完善的人民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制度在我们国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全国只有20万陪审人员参加案件审理,每年审理的案件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如陪而不审等等,需要通过改革完善。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民陪审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 第四,如何让我们的司法更专业。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在任何一个领域,人的因素都是第一位的,如何打造一支政治上合格、业务上精通的法官队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中之重,也是这次改革的又一个重点。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法官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法官更加专业。如何使法官队伍更专业?这个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相比于世界各国的法官队伍,我国目前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个问题牵一发动全身,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改革。 首先就要在人员分类管理上下功夫。现在法官既要审理案子,还要干很多辅助性工作,这样的状态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有分类管理和分工合作。现在这项改革,包括广东也都正在试点。既然要分类,也就出来一个问题,依什么样的原则分?也即哪些人能当法官,当法官有什么样的标准,有什么样的程序。如何使法官选任程序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我们要探索建立法官遴选委员会,由法官代表和社会各界包括律师代表、资深法学家等共同参加,通过公开、公平的程序选拔法官,从而提高法官的专业性和公信度。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惩戒委员会。总之,司法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任务艰巨,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把司法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发言过程中,有些属于个人的理解,请大家多多批评。 最后,祝第四届岭南论坛取得成功。 王鹏:各位校友,关于进一步司法体制相关的问题,现场可以有三四个提问的时间。 问:各位领导好,我是来自新华社的,现在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就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对于这个你怎么看?对他释放的信号和对于未来中国的司法改革有一些什么样的推进作用?谢谢! 李少平: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无可争议是世界第二,对世界发展贡献率是第一,成绩巨大,同时面临着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觉得新一届党中央,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司法改革至关重要。人们经常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也说明司法改革本身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 问: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省人大代表,我们在前几年,最法院、检察院做了一个调研,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很多很多优秀的法官,因为一系列的问题,大量流失。我们法官队伍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我不知道李院长,我们的最高院,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未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少平:我们也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说老实话,我本人有时候当遇到有些情况,心情也很沉重,我们国家的案件逐年在增长,2014年我们的收案已经到了一千五百万件,立案制度的改革放开以后,我们在北京做了一个调研,就仅仅供热纠纷就40万,如果全部起诉到法院,案件大量增加不可避免。我在西部工作过,也在东部工作过,我在西部工作的时候,我想由于西部是欠发展的地方,这些问题比较严重,“孔雀东南飞吧”;结果到了东部,甚至越是发达的地方这个问题越严重。我相信广东也有,北京、上海一样有。但是这个问题,如果要从本质上讲,不仅仅是法院,不仅仅司法机关,不仅仅政法部门,我们很多部门都有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批甘于奉献的燃灯者,这是根本。当然,作为这一次改革我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央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对这个问题也是高度重视,在司法责任制建立的同时,保障机制一定要跟上,各省市试点方案就包括了保障机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