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万科高管的观点是,中国的公司法规定过于死板,没有给企业章程自治留下足够空间。而上市公司还有所谓《章程必备条款》,企业只能全文照搬,更是雪上加霜。企业应该按照“成本最低”法则,股权至上并不是必然的,股权分散的公众上市公司,股东交易成本比团队低。因此此类公司以员工作为核心合约完全可行。 而资本界似乎更多地倾向于,作为管理层,王石无权选择大股东。现行的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规则,是围绕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而这也是国内外百年的公司治理历史不断更迭的结果。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汤欣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把所有的利害相关者的利益都要充分满足,那么公司最后就没有主人了。所以要拿一个硬道理说话,什么是硬道理,就是股东利益。 万科管理层在6月底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不做资本的奴隶”,也代表了管理层对此事的认知。然而,一家外媒如此评价到,“他们(指万科管理层)的对手并未作任何在自由市场上不寻常的事情。宝能在公开市场上购入的万科股份。华润正在表达对将会影响其利益的交易的反对意见。” (详见经济观察报第777期报道《正确的提问是:股东能够为万科做些什么》8版,《万科管理层会被清洗吗》30版) 独董 万科管理层和华润在向深铁定增方案上的剧烈矛盾,使得独立董事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罕见的关键少数,决定了表决结果,引起市场的震动和热议,也引起了对独立董事定位和作用的争论。 万科独立董事张利平在讨论重组方案的董事会上,选择回避投票,直接导致了华润和万科管理层对董事会决议结果的争议。而另一名独董华生在董事会上投出了对深铁定增的赞成票,并发出数万字的文章来披露“万科董事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投下赞成票。 张利平、华生等独董在董事会上投票,还不足以决定重组方案最终能否被通过,倒是华生本人的万字长文,披露了诸多董事会内部矛盾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度。华生自己在解释这一举动时说,目的在于万科股票复牌之前,尽可能全面公开地披露关系到现有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真实信息,是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也是广大投资者的要求和权利。 证监会在2001年《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简称《独立董事指导意见》)中,第1条明确提出,独立董事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既有普通董事的义务和责任,又需承担为股东尤其中小股东争取利益、维护权利的特殊义务和责任。由此可见,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但华生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比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独立董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汤欣认为,独立董事当然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如果把公司决策内情和盘托出肯定会有争议。《公司法》第147、148条明文规定,董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忠实义务中间的重要一条是保守公司秘密。如果董事觉得标杆企业应当有更好的透明性,可以提议董事会形成决议,公开某次董事会会议记录中的相关内容,而不是较有主观色彩的直抒胸臆。 华生公开作直抒胸臆,是否能够使得广大股民获知实情从而有效解决董事会层面的矛盾,让万科回到正轨,我们难以判断。不过我们在《独立董事指导意见》第六条中看到,“如有关事项属于需要披露的事项,上市公司应当将独立董事的意见予以公告,独立董事出现意见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时,董事会应将各独立董事的意见分别披露。” (详见经济观察报第777期报道《汤欣:剖析万科独董的核心争议点》29版) 内部人控制 继万科宣布对深圳地铁增发方案获得董事会通过后,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宝能旋即提出罢免万科全体董事、监事的议案。理由是,“万科董事会未能均衡代表股东利益,监事会失责,万科已经成为一家内部人控制的企业。” 华润亦表示在高度关注万科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随后的年度例行股东会上,宝能以及华润对2015年万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均投下了反对票。 内部人控制(Insiders Control)的概念由日本学者青木苍彦提出,具体是指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且两者利益不一致,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 一般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有: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置小股东利益和声誉于不顾;大量拖欠债务,甚至严重亏损等。 从这个概念原点去看宝能对万科“内部人控制”的指责,似乎不一定站得住脚。尤其是宝能质疑万科近年来推进的事业合伙人,实质上是万科管理层希望通过将团队骨干与股东的利益更紧密绑定。 万科的事业合伙人要溯源至2008年。当时万科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到12.65%,这是一个仅比当时中国社会平均收益水平高一点的数字。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它意味着万科并没有为股东带来收益。那一年,万科提出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此后,万科的ROE出现了连续增长,到2013年已经高达19.66%。 但多方因素令万科股价在那时开始下跌。一位万科高管回忆,“股东有意见,但我们无法改变资本市场的偏好和波动。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机制让股东相信,管理团队和他们是一起的”。公司高层决定,由郁亮为代表的200多名职业经理人从二级市场购入万科股票,进一步绑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 事实上,由于王石的存在,万科在过去三十年中的管理风格一以贯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自上市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9.1%,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31.1%,是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增长年限最长、持续现金分红年限最长的上市公司。 如果说宝能作为一名尚未进入董事会的股东,对管理层在万科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尚有争议,或许有其立场。作为多年万科大股东的华润,却一反十几年的常态对此提出质疑,一方面可能与其自身管理者更迭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万科与华润新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一定的阻塞。 规则与情怀 万科之争,舆论中贯穿始终的,是以王石代表的管理层帮助万科梳理的独特气质和情怀,和市场经济商业规则之间的对立。 正如万科团队公开信所表达的那样,“人才和知识才是它们(优秀)制胜的根本,理想和情怀才是它们动力的源泉。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万科最珍贵的财富始终在我们手中,无人能够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