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暑期打工可要长点心,别陷入这些“就业陷阱”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6-27
摘要:点标题下方的蓝字可关注湖南教育网官方微信!暑期到了,各阶段的学生们将走上街头打短工,或步入社会参加实践、踏上职

  点标题下方的蓝字可关注湖南教育网官方微信!

  暑期到了,各阶段的学生们将走上街头打短工,或步入社会参加实践、踏上职场。然而,一些骗子却盯上他们并精心设下骗局。学生们,长点心吧!

  这些陷阱要提防

  1

  刷信誉诈骗

  让学生在网上帮人刷单,以高薪诱惑,抓住他们涉事未深和急于挣钱的心理,对初出校门的学生行骗。

  2

  打字诈骗

  以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单位名义,发布新媒体应聘信息,招募手机聊天打字员,通过植入病毒的木马让对方点击,直至骗到钱为止。

  3

  传销漩涡

  传销组织鼓吹自己从事电子商务、人际网络、网络销售、框架营销等,用所谓的“经济理论”“市场营销手法”欺骗缺乏社会阅历的准大学生加入。同时,一些网络传销还会通过网络购物、付费广告点击、网络游戏、网络加盟、金钱游戏等载体发展下线。

  4

  通知应聘

  招工短信、网络招工信息或者自己发出求职信息后,均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受害者。骗子有可能让其到高档会所面试,然后让缴体检费、面试费等,并让学生等候上班通知。

  

暑期打工可要长点心,别陷入这些“就业陷阱”

  5

  “黑中介”赚昧心钱

  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准大学生急于打工的心理,有的夸大事实,有的无中生有,以“某某企业急招暑期打工者”的幌子引诱大学生报名,收取中介费。一旦交完费,“招用信息”便遥遥无期。

  6

  非法收取抵押金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收取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较轻松的岗位,待人交钱后,招聘单位利用职位已满等理由推脱,让人回家等消息,接下来便不了了之。

  7

  廉价劳动力

  个别企业平日积攒下一些员工不愿从事的脏活、累活,待假期一到,找一些准大学生突击完成,然后给一点钱打发了事。更有少数无良企业暑期招录准大学生当短期工,利用他们涉世不深、维权意识淡薄的弱点,在即将发薪时找借口(如出现重大差错,给企业造成损失等)将其辞退,或者以种种理由克扣工资。

  8

  娱乐场所高薪招工

  有的娱乐场所以特种行业的高薪来吸引求职者。工种有代客泊车、侍者,到这些场所打工,容易误入歧途。

  这些破解方法要学习

  准大学生应先查看职介所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两证”齐全才能从事职业介绍工作。

  在应聘前要清楚应聘的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一定要和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求职时如遇到类似情况,要掌握确实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任凭传销组织的骗局如何花样百出,只要其具备“缴纳入门费”“拉人头”两个特征,就可以断定其涉嫌传销。暑期求职打工切不可相信一些网络广告。

  

暑期打工可要长点心,别陷入这些“就业陷阱”

  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娱乐场所鱼龙混杂,刚出校门的高中毕业生或准大学生尽量不要到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工作。

  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工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更不能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作为抵押物,用人单位私自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属于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求用工单位或中介出具凭证,并加盖单位公章。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