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维,即品德、学识、才能、智慧、体魄。”黄进说,“这五维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对于人才而言,品德自不必多说;学识和才能亦非常重要,尤其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来提升。而且,学与思、学与用必须结合,这也就是说学识和才能是互相支撑的;而对于智慧,人才应该是敏捷、智慧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魄的重要性也是毋庸多说的。 黄进的话亦可以用责任和担当来概括,这也是张建伟在发言时所指,他认为,英才不仅只是写论文,英才更要有担当、有责任。做人之本就是做事之道,决定法学学子成为法学英才的,是社会担当的多少和所负社会责任的大小。 在颁奖典礼的第二单元,“法学英才论坛”上,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者们对于学子的殷殷期望。 他们希望在尘世的喧嚣中,这些年轻的英才能够坚守学术的风骨,坚持中国法学的理论自信,坚持中国法治的道路自信,为法治中国建设夯基铺路。 毫无疑问,现在的法学学生,必然将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学英才,时代呼唤更多的法学英才脱颖而出,那么,如何发现人才进而培育法学英才? 黄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发现了一批青年法学英才。举办“法学英才奖”,就是我们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现和培育法学英才的一个重要尝试。两届“法学英才奖”申报和评审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一尝试是成功的。 从2013年第一届到今年第二届,活动共评选出“法学英才奖”获奖人64人。在这64人中,有的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教师和学者,有的继续在国内外深造,有的在法治实务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 “他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愧是我们评审专家精挑细选评出的‘法学英才’。”黄进说,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法学英才,时代呼唤更多的法学英才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中国政法大学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评选办法》,成为开展“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的基本依据。 为做好奖项的通讯评审工作,“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组委会办公室建立了评审专家库,组建了300人的“法学英才奖”专家库和20多人组成的专家评委会,由著名的法学家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和评委。 在参会嘉宾看来,评审很注重程序的公正性,可见组委会在评奖公正性上下了一番工夫。 目前,“法学英才奖”已经进行了两届评选,用黄进的话说,这一活动已经构建了一个以“法学英才奖”为核心的法学院校、传媒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高端平台,成为广大法学学子心中的一个梦想和目标,极大地激励了法学研究生勤学苦读,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立志成才。 相关报道: 石聚航:“我想把自己的爱好做好” 张建:“我会一直坚持多读多写” 责任编辑:赵颖
0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