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初,任何建议都会招来一堆反对意见。邹碧华并不避讳这一点:“在各种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一种周全详尽的方案。”张新记得,为了推进法官职业保障,不同部门开了无数次会。可一提起给法官加薪,就有人说“环卫工比法官还累呢”。 有高院司改办的同志听到这样的意见,难免觉得郁闷。但邹碧华一点不气馁,带领大家查找资料,整理数据,寻访国外同行,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制作出一份世界各国法官收入水平报表,对法官职业特点和当下各国法官收入水平做了客观比较分析,提交决策部门参考。 他甚至还请人专门搜集网络和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法改革的文章和段子,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可能的错误。 “我们都觉得司法改革难度太大了。有没有成效,能不能得到法官认同,能不能得到社会认同,能不能实现司法独立和公正……”但长宁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周宜俊相信,邹碧华“不一样”:“他的内心有着强大的自信。” 邹碧华面对“硬骨头”时的自信,和他共事过的周宜俊很熟悉。 “我们完成一项任务,考虑的是困难在哪里。但邹碧华首先是看解决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周宜俊说,“只要认定这件事有意义,他就有信心做下去。” 司法改革对邹碧华来说,正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他是一个没有负面情绪的人。”上海市高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余冬爱记得,听到基层司法工作者发牢骚,他会用亲身经历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看:“他有一种气场,让你跟他一样相信明天会更好。” 强大自信的背后,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邹碧华的办公室里曾放着一张行军床,累了他就拿出靠垫躺一会儿。有一次忙到凌晨3时才回家,5时他又出门了。 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历经15次座谈会、34稿淬炼,终于付诸实践。 改革没有捷径,没有坦途。 邹碧华生前最爱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斯人已去,但邹碧华留给“同船人”的鼓励,言犹在耳。 他曾对想过放弃的同行说:“哪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未来还会有年轻法官接过船桨,把司法改革事业推进下去。”(记者 陈琼珂 简工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