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2015政法机关八大便民举措暖民心(2)

摘要:上海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原有范围基础上,把有关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纠纷、农资产品质量纠纷、未成年人侵权纠纷、申诉案件等与民生相关的事项纳入范围。浙江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正

上海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原有范围基础上,把有关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纠纷、农资产品质量纠纷、未成年人侵权纠纷、申诉案件等与民生相关的事项纳入范围。浙江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正在接受社会救助的对象,无固定生活来源残疾人、老年人和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纳入免经济状况审查范围。海南深化便民服务,打造“绿岛法援”系列专项活动、法律援助指示牌“村村通”等工作品牌,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影响力。

司法救助救急困解民忧

【镜头】“人民法院将杀害我儿子的凶手绳之以法,政府还给我雪里送炭的救助款,只用感谢二字难以表达我的心情!”湖南省永州市的贺大娘在给永州市委书记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贺大娘的儿子多年前被杀,去年老伴也去世了,生活十分困难。今年年初,法院将判决的4万元赔偿金执行到位,还给了贺大娘3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犯罪案件、民事侵权案件,因案件无法侦破或被告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致使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得不到有效赔偿,案件陷入“马拉松”,生活陷入困境,一些受害人因此走上信访道路。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探索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执行救助等工作,但由于政出多门、工作不规范、救助资金缺乏保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也将建立这项制度列为司法改革的一项任务。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财政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

根据该意见,救助对象主要是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或近亲属。具体有四类人员:受到犯罪侵害导致死亡、重伤、严重残疾、急需医疗救治的刑事被害人;受到打击报复的举报人、证人、鉴定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人员;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

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两年来的努力,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已在全国基本建立。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2015年,中央财政每年下拨7亿元,地方各级财政分别安排救助资金17.7亿元、22.4亿元用于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其中,仅2014年就救助80042名当事人。

一站式服务低成本诉讼

【镜头】8月1日,吉林省93家法院全面建成电子法院并投入使用。前不久,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庭审通过视频在长春与北京间连线进行, 法官与上诉人代理律师通过云会议窗口进行“面对面”问答,双方当事人就案件相关证据、事实进行了质证和核实,整个庭审过程画面与声音同步传输。有专家表示,电子法院既减少群众诉累,又节约了审判资源,“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得以真正实现。

2014年年底,最高法下发专门文件,在全国法院大力推行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各级法院不断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渠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诉讼服务中心已成为方便群众诉讼、展示司法文明、彰显法治精神的窗口。截至今年9月底,3500多个高级、中级、基层法院中,有3498个法院建有诉讼服务大厅,覆盖率达98.9%。

升级“硬件”条件的同时,各级法院不断拓展诉讼服务功能,将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环节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从后台剥离出来,前移到诉讼服务中心,增设执行查控、文书送达、档案查阅、诉调对接、保全鉴定等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

各级法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形成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在内的立体式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共有2189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781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手机APP、1734家法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立案大厅里,自助立案登记室和立案ATM机非常醒目。律师沈亮是第一位使用自助立案系统的代理人,自助立案系统大大缩短他的立案等候时间。沈亮高兴地说:“原来到法院立案必须在排号系统拿号,代理人大部分时间花在等待上。现在可以在网上上传证据材料,来了以后不需要排号了。”

互联网+交管群众少跑路

【镜头】河南安阳的夏女士网上预约驾考后高兴地说:“这简直就像网上购买火车票一样方便,剩多少名额、什么时候可以考,一目了然。”实施网上预约驾考之前,报考人需要到很远的考点报名,不仅奔波辛苦还得请假。网上预约对上班族来说方便多了。

12月1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驾考报名、驾照补办等流程均做出重大修改。其中明确规定,要建立统一的考试预约服务平台,提供互联网、电话、窗口等多种报考方式,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考试场地。

网上预约驾考,是公安交管部门实践“互联网+”的一个缩影。驾考预约、办牌办证在平台上就能办理,机动车年检、驾驶证审验、交通违法记分等在平台上随时查询,牌证网上申领、邮政寄递上门……今年7月,公安部开始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10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

如今,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已在福建、广东、陕西3个省基本完成试点应用,日均访问量达70万次,累计提供预约、办理等服务97.4万人次。按照统一部署,今年年底前,第一批19个省要完成推广应用;2016年上半年,第二批9个省实现上线运行。

律师助力化解信访难题

【镜头】家住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的“老上访户”老孙没有想到,自己上访12年的一起官司,3个月内就有了满意结果。他激动地说:“多亏修保主任和他的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让我开始了新生活。”据统计,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自2011年成立至今,共接待法律咨询1600余件,受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25件,结案319件,息访人数达2800余人,为信访人免除律师代理费近百万元。

案子法院已经判了,当事人却反复上访,不仅损害法律的权威性,更助长了“信访不信法”的社会心理。今年6月8日,中央政法委印发《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剑指“案结事不了”难题。

责任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