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已经受益于农业科技的应用。不论是种子革命、化肥的使用,还是农药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改进等,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造就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一连增”。但持续增长的背后,靠种植规模保粮食产量的做法并没有彻底改变,生产的低效问题依旧存在。以化肥利用率为例,我国每产1吨粮食,平均施肥250kg,化肥使用近乎高出欧美国家1倍;我国极度缺水,但农田灌溉却伴随高度浪费;农民种地利润薄,数据显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净利润每亩不足170元。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贡献逐年提高,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10年前提高10多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求我们谋求粮食生产的新思路、新方式。 耕地有限,技术进步无限。我们不但要向土地要粮,还要向科技要粮。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来保障。“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用科技手段维持粮食供求平衡,坚持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根据粮食市场的平衡状态,适时地采用相应的技术,始终保持科学技术的接续能力。实现土壤健康、种植科学,是粮食增收的必行之路。要通过涵养土壤,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 图为: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在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察看小麦长势。 目标在安全 从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要求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安全应该是粮食生产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到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食者国之宝也”。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在负责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时也指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列宁也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基础是粮食储备,没有它社会主义制度只是一个愿望。”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近些年国际粮价大涨,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粮价持续飞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大为增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而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有人认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虽然土地、水不能流动,但粮食可以流通,“粮食安全”可以购买。这实际上是选择性地规避“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自产、进口两种资源”“开放型经济”的主次关系,简单而不顾长远地将粮食安全推给了“市场”,给粮食安全留下极大隐患。所以,习近平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2015年7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延边考察调研,走进有“平岗绿洲”之称的延边地区最大的水稻基地,看到7200公顷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他说:“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来自于良田、良技,千里沃土藏着食粮,藏着丰收和希望;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