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北京11月9日讯 记者黄洁 实习生蒋萌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一年以来已收案7918件,结案3250件,法官人均结案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在司法改革的探索方面,实现了院、庭长办案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了技术调查室,改革了审委会的职能和决策方式等,积累了诸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据北京知产法院院长宿迟介绍,建院一年来,该院的收案规模超过预期,呈现出一审案件多、行政案件多、涉外案件多的特点。截至今年11月6日,该院共收案7918件,第一批遴选的18名一线主审法官人均收案400余件,结案159件。针对多年来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成本低、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北京知产法院加大了对侵权行为制裁力度,明确提出通过完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等程序措施、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提高侵权赔偿数额等各种措施,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同时,作为整建制司法改革法院,北京知产法院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审判去行政化,回归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道路。其中,实现了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制度化,实行“院长开庭周”,集中开庭审案,院、庭长审结的案件已占到全院结案数量的11.8%。而在审委会的职能改革方面,该院限定了审委会的职能范围,以书面方式作出审委会决定,尝试决定内容及理由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同时,审委会下设四个专业法官会议,作为前置咨询和过滤机构,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并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由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直接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的方式。此外,针对受理涉技术类案件数量多、涉技术领域广泛、审理难度大的特点,该院还在已有的专家咨询、专家陪审、技术鉴定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技术调查室,探索实践技术调查官制度。设置在编型、聘用型、交流型和兼职型四种类型的技术调查官,完善技术调查官工作机制。 据了解,一年来,北京知产法院不断探索新型的法院发展模式,除业务庭和司法辅助部门外,仅设立一个综合办公室,负责全院所有综合事务。人员高度精简,在法官员额制的基础上,以法官为核心,组成了1名法官+1名助理+1名书记员的相对固定的审判团队,实现了“人员管理分类化”;院庭长原则上不再听取个案汇报,合议庭可自行选择向院庭长、法官专业会议、调研小组等进行咨询,裁判结果以合议庭多数意见为准,实现了“司法审判去行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