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高洁 刘宝森)国庆长假过半,“朋友圈摄影大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少女峰的白雪、埃菲尔铁塔的夜景、多瑙河畔的日出齐现朋友圈。不过,在欣赏多彩世界的同时,“境外游”中的一些小插曲也影响了不少游客的心情。 “我们的自驾游团体想在哈萨克斯坦招募几个当地的司机代驾两天,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青旅)对接的人员说经过咨询当地导游,报价是600美金一人一天,我们觉得太贵就放弃了。可后来,哈萨克斯坦的导游告诉我们找一个有正规代驾资质的司机价格只需300美金左右。”北京的方女士告诉记者,中青旅坚称地接旅行社报价就是600美金,价格莫名翻了一倍,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前,山东省旅游局曾面向社会招募“眼线”,并安插这些“眼线”去境外旅行途中实地体验发现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境外游的行程中,问题多集中在地接旅行社,比如当地导游以各种借口调整游览顺序、违规操作、误导或强制游客消费。 “地接旅行社并不会减少景点,但是压缩进入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甚至提前一天就完成行程,再带游客去购物。”在浙江从事了12年导游职业的李芳(化名)告诉记者。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10年前,如今出境游市场已经做到了相对规范。相关数据显示,不少旅行社借“网络+”,开拓私人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吸引高端游客群。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境外旅游市场几乎没有游客投诉问题。 “游客如今掌握多种投诉手段,并不像以往那般弱势,如他们可以跳过省一级旅游部门,直接向国家旅游局投诉,而旅行社如有重大投诉事件,并受到行政处罚,当年评优的资格就可能会被一票否决。”一位基层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旅行社要想发展,良好诚信的服务态度是生存之道。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往还发生过地接旅行社赚取汇率坑骗游客的事件,如今互联网发达,不少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中国的游客也越来越明白旅行社赚钱的途径和方式。如果一些旅行社还像以往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恐怕在整个旅游市场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山东省旅游监察总队总队长张百科建议,即便一些游客有语言障碍,也应该在出境游前做做功课,了解一些必要的信息,才能玩得更尽兴。目前,诱导消费或购物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所以在境外购物应尤其谨慎,避免因冲动消费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花了“大头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