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柱强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要更加注重统筹设计,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要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科学配置、动态调整警力编制,倾斜基层、屯警街面、多警协同,完善社会面、重点行业、单位内部、城乡社区等治安防控网络,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活力。要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身份不实、信用记录缺失等问题,推动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体系;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治安管理盲区和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力量薄弱问题,推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时调整警力布局,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效。要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建设,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 孟建柱强调,维护公共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把维护公共安全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要把维护公共安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把安全发展理念、措施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把公共安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等规划,促进公共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调。要坚持权责利统一,把维护公共安全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维护公共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要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社会治理、影响公共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提高互联网条件下社会沟通能力,把握好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和按维护公共安全规律办事的平衡点,讲好公共安全故事,做好突发案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维护公共安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大力加强对综治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运用网络做好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维护公共安全实战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