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在新疆:我们的六十年(新疆跨越60年)(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鑫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现在,阿尼帕的雕像已在县中心公园落成,书稿《阿尼帕的故事》已出版,以阿尼帕为原型的电影《真爱》已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舞台剧《情暖天山》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民族团结、爱心奉献的阿尼帕精神传遍天山南北。在她

现在,阿尼帕的雕像已在县中心公园落成,书稿《阿尼帕的故事》已出版,以阿尼帕为原型的电影《真爱》已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舞台剧《情暖天山》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民族团结、爱心奉献的阿尼帕精神传遍天山南北。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爱心行动中。今年5月18日,青河县成立弘善爱心协会,阿尼帕担任名誉会长,200多位爱心人士加盟。

总是以阿尼帕家第二十个孩子自居的樊琴,从2009年开始创作《阿尼帕的故事》一书。在阿尼帕精神的感召下,她也加入了弘善爱心协会。

副会长赵建荣说,每个人都有善良的心,善行都是小事积累的,成立这个协会就是为了汇聚更多人的力量,传承阿尼帕的爱心,帮助更多人。

“戈壁红柳”三代石油人:

戈壁荒滩建设智能油田

题记:茫茫戈壁,一株红柳,就是一部生命传奇。听乱石演奏,看黄沙漫舞,每一场狂沙的洗礼,都是青春印记。瞧,那满坡山花,开得正艳!

现代化的操作间里,各色指示灯不停闪烁。

熟练地操作着数字化平台,张戈总是想起爷爷给他讲过无数次的“当年”。

爷爷张福善今年91岁了。说起60年前的事,一点也不糊涂。当年,他带着6个人到克拉玛依给1号井安装井架,为开采石油做准备。那一天,是1955年3月2日。

“你问我当时这里啥样子?一句话就是啥也没有!没有路,只能在长满梭梭柴的戈壁上穿行。”

茫茫戈壁,只有7个人。

自己挖个大坑,上面盖上梭梭柴,就是住的“地窝子”。白天一刮就是12级大风,经常把人刮得迷路,晚上野兽嗷嗷叫,好在没有伤人。“雪水泡馕是我们的标配,菜啊什么的想都没法想。”

当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原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井场上沸腾起来了。有的高喊,有的跳跃,有的舞蹈,有的大笑”。60年过去,克拉玛依油田公司相继发现30多个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3亿吨。

第二年,张福善带着全家搬到了克拉玛依。那时,小儿子张宏标才4岁。

小时候,张宏标对父亲记忆不深,因为他总是在井上,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事。张福善说:“没办法,那时候都是人拉肩扛,井离得远,没有车就回不了家。”钻井队和采油队的工人半年回一次家也很正常。一个夏天顶着40多摄氏度高温,一张大黑脸让孩子都认不出来了;一到冬天零下40多摄氏度,人都穿着羊皮袄、毡筒,走路扑嗒扑嗒的。

1974年,张宏标从部队复员到克拉玛依油田运输处,开着大卡车为井上送泥浆。“虽不在采油一线,但我们也在为油田尽职尽责。后来,条件就好些了,1985年时基本都住上楼房、装上电话了。”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是沙漠的美人。”上世纪80年代初,石油人的坚强、奉献和创造,催生了艾青的名篇《克拉玛依》。

有了爷爷、爸爸两代石油人,张戈爱上油田就很自然了。

爱听爷爷讲当年,也爱给爷爷讲今天。比如,在计算机上管理准噶尔盆地13万平方公里的油气田,“现在是数字化油田。点一下鼠标,千里之外的油气田就在眼前,人在办公室就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责任编辑: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