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业界动态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三成网民认为公路收费政策朝令夕改(2)

摘要:31.5%的网民直接表示政府在公路收费政策的制定中“朝令夕改”,延长收费确实难接受。网友“@凋零人不知”称,“如果改革只刻意维护公路建设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而忽略公众的诉求与利益,这不仅不利于收费公路的整顿,还会

  31.5%的网民直接表示政府在公路收费政策的制定中“朝令夕改”,延长收费确实难接受。网友“@凋零人不知”称,“如果改革只刻意维护公路建设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而忽略公众的诉求与利益,这不仅不利于收费公路的整顿,还会助长某些经营者变收费公路为聚宝盆的想法!”网友“顾扯淡”谈到,“政府直接说‘我们要继续收费,之前承诺的不算’就行了,不用说那么多!”

  对于公路收支账单,26.1%的网友呼吁公开。网友“@ET-RR”说,“交费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监督。”“@尚山右水”也提到,“收费的确有其合理性,关键是要公布收费支出的账目,这个才是核心问题,否则公路蛀虫将有恃无恐!”而针对可能存在的重复收费问题,16.4%的网友也表示关注,如“@雾霾里练眼神”抱怨,“一边汽油费改税,一边征收车辆购置税,另一边公路收费,三只手抓三只手都硬啊。”“@实话实说”表示,“现在养路费已用燃油附加税代替了,再征养路费违反税不重征法则。”

  针对延长收费,13.5%的网友期待可以降价。“@Open刘”等网友明确表示,“降低收费到现有的25%能接受。”而对于道路质量,8.7%的网友希望质量提升,拥堵减缓。“@做人要有原则”就感叹,“收费没问题,但能不能修好点?少堵点?”

  此外,2.4%的网友表示延长收费可能是为了减少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占比极低。

  三、政府回应难消质疑,后续推进任重道远

  面对媒体对《条例》合法性、合理性的多方质疑,以及网友对高速公路延长收费的诸多不满,交通运输部虽然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形式进行了回应,但舆论反响并不理想。现在《条例》还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后续能否持续推进仍有待观察。面对如此大的舆论阻力,有关部门到底何去何从?

  ■ 论证合法性是首要前提

  《条例》修改是否有违《公路法》、《立法法》仍有争论。试想,若国家部委发布的条例与现有法律相悖,实为讽刺。目前,有关部门首先需要正视质疑,借助专家等法律资源论证《条例》是否合法。若合法,要向公众解释合什么法,合哪条法。若不合法,则要反思《条例》修改的正当性。

  ■ 公布“明白账”说明合理性

  在合法性论证通过的前提下,才能谈合理性。不论是媒体、网友,对高速公路“因亏而延”的理由并不认可。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过于宽泛,几个总收入、总支出的数据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另一方面,公路“蛀虫”屡见不鲜,舆论对贪腐的忧虑随延长收费而增长。一句话,就是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完善。交通运输部要想扭转舆论颓势,根本问题是要逐步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资金监管体系,让公众看到“明白账”,才能期待其对相关政策的理解。

  ■ 引入第N方增强可信度

  引入第N方,是合法性论证、合理性说明的手段问题。现在看来,交通运输部对《条例》的说明、论证处于自说自话的阶段,“为自己代言”。要想破除这种怪圈,需要引入公众、学者、专家、企业等多方利益代表,将合法性论证清楚、合理性说明清楚。只有营造出平等、协商的氛围,才有可能获取舆论理解、民众信任。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供稿  执笔:付萌 要雪峥 马腾  制图/李晓军

责任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