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张涛说:“如果说‘四防’、‘三帮’是针对社会层面对邪教组织的打防控,解决的是‘治标’问题,那么‘两扶’、‘一改好’就是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帮助村民通过勤劳致富、步入发展正途,解决的正是‘治本’的问题。” 据介绍,所谓“两扶”即传授技术以扶“智”、 整合资金以扶“贫”。当地每年组织一支科技扶贫工作队,进村驻寨开展各种技能技术培训和技术上门服务,把输送政策信息作为治贫治愚的重要内容,把加强科学普及、掌握技术技能作为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同时针对因贫、因病信奉邪教的在册人员和涉邪家庭,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措施,采取争取项目、拼盘资金、民政救助等方式,对涉邪人员实行点对点扶贫,切实解决涉邪家庭成员无条件看病、涉邪改好人员无创业资金等实际问题。 原涉邪人员马永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整“蜷缩”家中两年,因信邪教无心搞生产而造成家中一贫如洗。在当地村干部“一对一”的教育帮扶下,马永春不仅与邪教决裂,还学习了种茶技术。现如今,马永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茶大王”,年收入达30余万元。 据统计,仅2010年以来,石阡县共扶持涉邪特困户、低保户173户;为涉邪改好人员争取种、养殖项目36个,投入扶贫资金100余万元;投入涉邪家庭大病救助19户30余万元,危房改造57户80余万元,民政二次医疗报销32户50余万元。在石阡县,仅党员干部开展的涉邪人员一对一帮扶、点对点精准扶贫、“结穷亲”等帮扶活动,就捐助资金10余万元,有效防止了因贫、因病导致涉邪人员反弹,实现了“帮扶一人、转化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石阡县通过10年持续开展“无邪教创建”工作,全县涉邪人员全部改好,连续5年无新增人员、无反弹个例、无渗透落地。233户涉邪贫困户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之路,27名涉邪人员通过勤劳致富成为了县乡村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致富带头人。 “防范处理邪教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社会政治稳定,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石阡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无邪教创建工作当作硬任务来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开展工作,自觉地把无邪教创建工作纳入实施精准扶贫与全面同步小康结合起来,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真正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 近日,贵州省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石阡县召开全省“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工程”现场推进会,回顾总结全省开展“无邪教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并对石阡“无邪教创建”经验在贵州全省进行推广。 “石阡用10年的时间,走出了邪教危害的阴影,如今在党委政府及各方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走上勤劳致富的发展正途,可以说,已经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以‘治愚反邪’为抓手,‘精准式扶贫’引领发展的新模式。”贵州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王伟说。 (文中涉邪人员均为化名) ■ 记者手记 邪教是践踏人权、危害社会、破坏法制、祸国殃民的一大毒瘤。邪教滋生蔓延,除了其用尽欺骗、笼络、胁迫之卑劣手段进行裹胁外,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精神文化贫乏也为邪教的渗透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邪教问题的治理,绝非打、防、管、控单一之举所能奏效,必须从经济发展、扶贫开发、文化传输、精神武装等多方面入手,找准症结,精准发力。 或许,石阡县将“无邪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并最终实现引领百姓勤劳致富、共奔小康的发展新路,正是对“精准”二字最好的诠释。(本报记者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 杨胜卫 潘必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