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关注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垃圾流向何处? 编者的话: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部分地区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本报记者近日到基层走访时发现,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垃圾治理难题亟待破解。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篇《桃花源记》,将乡村美景勾勒得令人神往。然而,当记者到现实中的桃花源地——湖南省常德市的乡村走访时却发现,美丽的乡村,正遭遇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尴尬困境。 城镇垃圾转移农村,加剧环境恶化 在常德农村走访的几天里,记者眼前的乡村美景屡屡被破坏——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在田头、路旁、沟渠、河流等地。 在汉寿县蒋家咀镇马家塅社区朱家塘组,露天垃圾集中填埋场已有10多米高,场地未见任何防护措施,附近到处是飘落的废塑料袋,旁边就是稻田和藕田。填埋场附近的几户朱姓居民告诉记者,夏天时这里恶臭熏天、蚊蝇成灾,即使在冬天也能闻到臭味。 在澧县涔南乡东田村,记者看到了与朱家塘组类似的露天垃圾填埋场,只是占地规模和垃圾量更大。 据介绍,常德市已建立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垃圾填埋场,但是垃圾收集、转运、集中填埋的模式还未建立起来,大多数村庄仍没有建立合适的垃圾堆放场地,也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环境准入条件提高和环境管理加强,农村渐渐成为城市的垃圾场。例如,在汉寿县县城,由于目前仍没有垃圾处理场,乡镇垃圾收集房等环卫设施也不齐备,生活垃圾、工业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被转送乡下,造成二次污染。 “他们凭啥把垃圾堆在我们家门口?农村人就不是人了?”当地村民愤怒地说。 养殖业污水直接排放,污染饮用水源 作为江南水乡,发展珍珠养殖成为当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素有“中国珍珠之乡”的汉寿县,记者发现珍珠养殖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汉寿县罐头咀镇周文庙村村民告诉记者,珍珠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实行高密度养殖,过量投放鸡粪等有机肥,造成水体污染;珍珠养殖水体排出的废水发黑发臭,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港,导致他们无水可饮。 在周文庙村,记者看到多处堆积如小山的珍珠蚌肉、壳废弃地,过往行人掩鼻通过,恶臭难闻。据了解,常德市每年约有6万吨蚌肉、近10万吨贝壳被废弃,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除了珍珠养殖,其他牲畜养殖也对当地水源构成威胁。在澧县甘溪滩镇,几十位村民向记者投诉说,该镇甘溪沿岸有20多家存栏规模3000—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这些猪场业主把生猪粪便直接排入甘溪,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臭气刺鼻。去年5月份,该镇自来水源被生猪粪便污染,当地居民被迫连续两个月自购纯净水生活。 在该镇居民皮平安的带领下,记者到离甘溪滩镇政府所在地最近的三家养猪场,只见附近的甘溪水已呈深黑色,即便在如此寒冷的冬天,依然恶臭难闻。 在漳江镇海螺山村的蛋鸡养殖小区,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和鸡粪缺乏销售渠道,小区内污水横流、气臭难闻。在桃源县枫树乡的四喜生猪养殖小区,部分粪便虽有沼气池处理,但多数粪渣进入了旁边的稻田和水库,日积月累,成了大型的露天化粪池,污染水库。 工业“三废”危害农田,带来安全隐患 在汉寿县蒋家咀镇,记者发现,沅江边上的湖南长江汉寿化肥有限公司的乌黑废水,在江边的沉淀池略做沉淀处理后,直接排入沅江,在江边留下一道刺目的“黑线”。 汉寿县政协委员朱能毅告诉记者,该县紫阳、广源、德乐、长江化工、鑫源、逐鹿等6家大企业虽然添置了排污设施,但排污设备很少按环保要求正常运行,均不同程度地排放着“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持久性危害。有个别企业甚至采取夜晚偷排方式,躲避环保部门的检查管理。 据了解,由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工业园区,便逐步向农村转移。其中乡镇化肥厂、苎麻脱胶厂、洗煤厂等带来的废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在鼎城区石板滩镇的拾柴坡村和田家坪村,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一条3米多宽的血色“煤水沟”前。田家坪村村民田于奇告诉记者,白龙潭山煤矿的洗煤水形成的这条“煤水沟”,已经排污十几年,直通渐河入沅江。余家坪组不少村民诉苦说,“煤水沟”的污染已使他们失去了灌溉水源,村里的1400多亩田,现在基本都只种植一季稻,还得靠天降水。 据常德市统计局统计,2009年该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到了259.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0.9%,2006年为131.9万人,三年内翻了将近一番。据常德市水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5月份统计,该市列入水源保护考核的529座水库,水质达标率为59%,有97座水库为轻度污染,78座为中度污染,40座为重度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