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检察日报 图片制作:谢天维 “2012年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形象危机问题,数量上陡然增多、性质上更加恶劣,形势呈恶化趋势。”1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向本报独家披露《上市公司形象危机2012年报告》。报告研究认为,近九成的企业形象危机属于“自致型”。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介绍:“上市公司形象危机的产生原因中,由于自身问题导致的‘自致型’危机占了89%,而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遭遇型’危机仅占11%。”唐钧建议,上市公司应充分重视形象危机问题,定期“体检”,防微杜渐,科学处置。 近九成危机属于“自致型” 报告中所提及的十大形象危机包括:老总形象危机、高管形象危机、员工形象危机、产品质量形象危机、品牌形象危机等。 唐钧说,2012年上市公司十大形象危机实质上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外部的媒体关系、社会心态等转型期因素,都可能导致上市公司的“形象灾难”,进而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恶性循环。这些事件不仅会导致社会公众对涉事企业产生普遍的信任危机,还因此出现诸如经济损失、社会恐慌等严重后果。从这一点来说,上市公司需要在诚信经营、质量管控、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恪守。 2012年,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老总或违法违规,或丑闻缠身,将企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唐钧分析认为,主要有三种现象比较突出:第一,“跑路”闹剧。2012年,上市公司老总“跑路”事件呈爆发式增长。第二,行贿受贿的丑闻。2012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商业贿赂事件激增。此外,老总家属受贿问题凸显,夫妇共同受贿、纵子敛财事件频发。第三,桃色新闻。“婚变”和“骚扰女秘书”是2012年上市公司老总桃色新闻的两大主题。 此外,2012年,上市公司老总学历造假事件仍见诸报端,职业操守受到质疑,同时受害的是企业的信誉。老总言论不当,也容易经过媒体放大和误读,造成企业形象的扭曲。如合肥三洋董事长因为一句“谁卖999谁死掉”的过激言论,被媒体冠以“最毒舌”的称号;茅台董事长“塑化剂阴谋论”雷人,称有人借机牟利,遭到网友纷纷吐槽。一些上市公司在业绩下滑、股民亏损时,某些老总却“旱涝保收拿高薪”,“穷庙富方丈”现象,易引发低业绩高薪酬的争议,导致企业形象产生瑕疵。 应对良策:“风险地图”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通过对上市公司形象危机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上市公司形象危机“人、物、市、管、社”五个维度和十大形象危机,由此形成上市公司形象危机“风险地图”。 风险地图包含着对“危机属性”、“危机症状”等两方面问题的解读。比如,在危机属性上,该中心认为“老总形象危机”易直接动摇形象根基;“高管形象危机”易放大问题,殃及整体;“产品质量形象危机”会直接危及企业形象的“生命”;“社会责任形象危机”易引发舆论声讨和政府制裁等。所以,上市公司形象危机应对的良策是用好“风险地图”,定期自查自检,主动防范危机爆发。 对于如何防范形象危机,该中心还总结了6句话:恪守法律法规,承诺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捍卫形象生命;定期开展体检,提前预防预警;统筹多元关系,创新信任管理;科学应对危机,善于转危为安;秉承社会责任,优化群众基础。 上市公司十大形象危机事件 □“远望谷”董事长徐玉锁涉嫌行贿铁道部门,被采取强制措施; □“建银国际”高管张传斌建“老鼠仓”非法获利2000万; □“招行、工行”员工向外兜售客户个人信息将近3000份; □“酒鬼酒”塑化剂危机,白酒行业整体遭罪,酒业标准受质疑; □“王老吉”商标案,涉事商家屡屡被曝纷争丑闻; □“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价格战被指欺诈; □iPad商标侵权案,苹果、唯冠同时遭遇诚信质疑; □摩托罗拉裁员风波; □“万福生科”造假上市丑闻; □“中煤”毁林6000亩遭抨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