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交了6万元后到学校发现是骗局 今年6月,株洲市民刘女士报案,称其去年12月被人以“介绍上江西××大学统招本科班”为名诈骗6万元中介费。接报案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立即组成专案组对该案立案调查,侦查中发现这是一起大规模的招生诈骗事件,涉及人员众多。 去年底,正为儿子高考落榜一事着急上火的刘女士得知一个内部消息,有人可以拿到“特招生”指标,把孩子送去江西××大学读书。通过熟人牵线搭桥,刘女士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吴主任”。按照“吴主任”的介绍,这批招生录取指标是中国教育部为解决江西革命老区贫困生特地增设的,名额有限,要办成这件事情,大概要花15万元左右。 在吴主任的要求下,刘女士预交了1万元报名费,并很快接到通知:此事可以办成。于是刘女士又按要求交了5万元注册费,并开始天天关注相关网站和信息。今年3月,刘女士终于等来了“吴主任”的通知,她兴冲冲的带着儿子到江西××大学去报道,谁知迎接他们的是一场骗局:该学院从不招特长生,更没有“内部特招”这回事。 熟人介绍签订协议家长深信不疑 同样上当受骗的,还有常德市民谭先生。2008年8月,他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了长沙留学中介公司的“吴老师”帮忙,想为高考只上了三本线的儿子找一个好学校。“吴老师”满口答应,称只要交给他12万元就可以搞定这事。谭先生又把好消息告诉了同事李某,李某也决定给小孩报名。 当年9月29日,谭先生等与“吴老师”分别签订了委托协议,吴主任承诺在其小孩高考录取时,帮助录取到湖南××学院,而谭先生与李某为此自愿缴纳了活动费8.5万元。此后,在“吴老师”的安排下,谭、李两家的小孩缴纳了4000元进入了湖南××大学学习。12月份,吴老师称“教育局管理严格,很难办”,又把小孩送进了福建××大学上学。但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学校根本没有正规开课。谭、李两家只好接回孩子。当他们又找到“吴老师”时,这次“吴老师”把他们带到了江西××大学,这次是住在校外当旁听生,一个多月后,谭、李两家发现再次受骗,但此时再也联系不到“吴老师”了。 民警在调查中发现,这数起招生诈骗案件均指向分别绰号“吴主任”、“吴老师”、“吴院长”的同一个男子。经大量调查工作,民警查明,吴某今年47岁,株洲市人,曾在株洲市教育系统工作。2006年因沉迷赌博,吴某胆大妄为地挪用公款并被判刑、此后被开除公职。 为了能继续搞到钱,吴某伙同他人假称能帮高考失利的学生注册大学学籍,大肆诈骗钱财。此后,民警利用全国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向全国警方发布协查通报,通过网上在逃人员系统预警,组织对吴某等同伙的抓捕行动。经过5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民警先后在北京市、江西南昌市、山东泰安市抓获重要涉案人员吴某、阎某、薄某、苏某等4人。 其实,吴某等人只是抓住了一些落榜考生及家长对大学的渴望和侥幸心理,利用学生及家长不熟悉国家办学、招生政策,一味相信有“潜规则”,才使作案得逞。民警经侦查查明,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期间,吴某在明知不能办理学生违规网上注册的情况下,谎称自己跟教育部和全国各大知名高校的领导有关系,可以弄到“内部指标”、“定向招生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等,以承诺能办理学生网上注册为幌子,蒙骗受害者。先后收取14名受害人10至20余万元不等的“操作费”共计100余万元。 假红头文件假学生信息层层设局 在吴某诈骗过程中,结识了另一诈骗团伙的“李某”。2009年下半年后,吴某伙同李某、沈某(均在逃)以就读江西××大学为名,制作假的“江西××大学”(2009)第30号文件再次骗取另外七名受害人50余万元的“操作费”后潜逃。为使学生和家长确信他们的“办事能力”,嫌犯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李某以江西××大学电子学院副院长的身份办理了自考培训班,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是江西××大学的教职工,培训班也没有经过任何认证,社会上任何人交钱就能来读。他在选择培训班教学、住宿地址时要求必须设在大学校区内,好让受骗学生感觉是在正规大学内就读。 为便于有入学意向学生咨询,打消疑虑,李某专门聘请了阎某假扮班主任跟受害人见面,取得受害人信任,在有学生对培训班性质产生怀疑时,抓住其求学心切的心态,编造各种谎言予以应付。他们以江西省教育厅、教育部规划发展司的名义精心制作了多份假文件给家长看,并通过邮箱发送假的“网上学籍查询信息表”给部分受害人,收取所谓的电子注册费用。吴某还通过北京人薄某寻找制造假网站的人员,将学生的信息虚假上网。 警方表示,由于目前吴某招供的26名受害家长中,仅有10人已取得联系,因此呼吁其他受害者尽快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