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斩断学生工后面的利益链

来源: 法制日报声音 作者:王婧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2-23
摘要:从一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被蛊惑走进民办学校开始,再到学校安排的工厂顶岗,一些学校已经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 斯涵涵 在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频繁流动的工人中,除了农民工群体外,还有一个不被人了解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但却从事着与工人完全
从一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被蛊惑走进民办学校开始,再到学校安排的工厂顶岗,一些学校已经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

□ 斯涵涵

在各制造企业生产线上频繁流动的工人中,除了农民工群体外,还有一个不被人了解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学生的身份,但却从事着与工人完全一样的工作,而且拿着可能还低于正常工人的薪水。他们就是由学校带队到这里参加“顶岗实习”的中专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军。在珠三角,这些学生主要是在操作相对简单的电子厂顶岗(1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中职学校组织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了解岗位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岗位对口,其次要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学生在货真价实的实习中学到真本事。

为了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订了一整套严格措施,如“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要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各中等职业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前要妥善选择资质齐全、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信誉好的用工单位,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然而,这些明文规定的具体操作要求在输送“学生工”所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成为一张废纸。

一边是企业面临的用工荒,一边是中职学校掌握的大量学生资源,让原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异为校方和企业各取所需的灰色利益链。据记者调查,学校送来一名“学生工”能获利上万元,如此暴利分摊至各个环节,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各有分工、利益均沾的产业链。

从一个正常的初中毕业生被蛊惑走进民办学校开始,再到学校安排的工厂顶岗,一些学校已经全然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利用教育管理者的强势地位,把学生当做廉价且听话的劳动力,把安排“学生工”实习顶岗当做发财的旁门左道,而超期实习、工作时间超标、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精神压力大等各方面的非法用工实情,让尚未成年的中职生还未工作便已心生倦怠,积聚了一些不良情绪。

“学生工”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被大量征用,做着普通工人的工作却拿着低于正常工人的薪水,这种尴尬而无奈的身份,背离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良好初衷和实习目的,侵犯了学生及未成年人的权益,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生工”泛滥缘于监管缺位。媒体据多方面的信息推测,目前在珠三角各类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大约有三成工人都是这些来顶岗实习的“学生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庞大群体。因后面牵涉着学生的合法权益、企业用工的法律规范以及社会公平。但正是因为企业与学校相互串通、教育主管部门的失察失责,加之在校学生实习和企业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处于劳动监察的空白地带,学生维权困难,暴利背后的违规成本几近全无,导致近几年来滥用学生工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管控,而且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遏制滥用“学生工”的歪风、保护实习生权益刻不容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要针对学生实习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研究制定学生实习与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堵漏补缺,厘清正常实习与顶岗实习牟利之间的差异,加大对违规实习的监察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校企联盟”,斩断“学生工”后面的利益链,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维护民众权益和社会公平。

责任编辑:王婧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