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淡化5A景区强化旅游法治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徐杨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3
摘要:5A景区评选机制还需要更加公开,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意见,同时,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这样评选出来的5A景区才有意义。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宣布撤销对五台山5A级景区的警告处分。近日,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深入景区调研走访后指出:从真正意义上讲,这个处

  5A景区评选机制还需要更加公开,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意见,同时,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这样评选出来的5A景区才有意义。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宣布撤销对五台山5A级景区的警告处分。近日,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深入景区调研走访后指出:从真正意义上讲,这个处分是忻州市及五台县通过扎实工作,自己给自己撤销的。他还强调,这只能是一个新的起点,绝不是我们整改都到位达标了,游客都满意了,必须自己寻找差距,把五台山真正当成自己的家,管理和服务永远在路上(10月21日澎湃新闻网)。

  连日来,围绕着5A景区上演了几出悲喜剧,令人深思。如果五台山景区的命运最终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那么山海关景区就是一幕不折不扣的悲剧。当山海关被取消5A级景区资质,山海关区旅游局局长面对媒体失声痛哭,称:“我是山海关的罪人,老局长的工作成果在我手上被败光了。”但是在旁观者看来,监管者事后流下的眼泪未免显得拙劣:早干什么去了?至于“老局长的工作成果”云云,更是令人难以释然,如今山海关景区存在的一大堆问题,不都是些老问题、历史问题吗?

  悲喜之间,真正需要反省的应该是5A景区评选过程本身。从已经被公开通报处理的5A景区可以看出,不管是被摘牌还是没摘牌,所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之多、性质之恶劣,令人有些望而却步。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问题,当初是如何评上5A景区的?是否有不少5A景区一直都是重申报、轻管理,评上之后万事大吉、为所欲为,极尽宰客之能事?所谓5A景区,自然各方面都要高出其他景区一筹,要突出服务意识,以游客为中心、以人为本,如果仗着5A景区的金字招牌店大欺客,游客反而被宰得更加鲜血淋漓,那么评出这样的5A景区又有什么意义?

  5A景区评选机制还需要更加公开,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意见,同时,随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这样评选出来的5A景区才有意义。不能再关起门来搞评比,最后让5A景区成为一顶保护罩。事实上,打造5A景区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建设旅游文明、引领旅游文化,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不妨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时期内淡化5A景区,将精力用到旅游法治建设方面上。旅游法自2013年颁布以来,实施情况一直不甚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法治意识还有待提高。最近发生在云南丽江的又一幕5A景区风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久前,云南丽江同样被严重警告,大约是担心步山海关的后尘成为“罪人”,当地出台了极为严格禁止噪声的规定,甚至出现“古城白天禁播音乐”。如此一刀切的禁噪,未免让人感叹当地行政机关手伸得太长了,有矫枉过正之嫌,违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丽江作为5A景区,先是撒手不管,被严重警告之后又越界猛管,5A景区的虚名之拖累人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警示当前一些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不能再将过多精力花在5A景区的名头上,把5A景区当成一项政绩工程,大搞各种各样的不正之风,而是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水平、监管执法能力、为民服务意识,踏踏实实践行旅游法有关规定,让游客们在那些风景如画的地方,也能同样感受到人心之美、人情之暖、法治之光。

责任编辑:徐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