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群众为何“信法不信访”了?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24
摘要:群众为何“信法不信访”了? 2004-12-27 9:43:06 一段时间以来,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较为突出。山东省检察机关在处理涉法上访案件过程中,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坚持依法治访,“阳光治访”,彻底消除了上访案件容易复发的隐患,使一批上访老户息诉罢访。

 




群众为何“信法不信访”了?

  2004-12-27 9:43:06


一段时间以来,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较为突出。山东省检察机关在处理涉法上访案件过程中,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坚持依法治访,“阳光治访”,彻底消除了上访案件容易复发的隐患,使一批上访老户息诉罢访。截至目前,山东检察机关管辖的212件涉法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案件息诉率达90%以上。“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在山东逐渐缓解。

不捂不盖,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还群众公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山东涉法赴省进京上访明显增多。据排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6万余件,其中上访案件占15%左右;在涉法上访案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212件,占涉法上访案件总数的26%左右。与普通上访案件相比,涉法上访案件越级重复访比较突出,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既有群众要求正当与合理的一面,也有超出法律、政策规定范围不合理的一面,还有的属于群众无理缠诉,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山东检察机关自我剖析认为,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是造成群众涉法上访的重要原因,也暴露出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中确实存在一些引发上访的问题。诸如:有些地方非法扣押、冻结和没收、处理涉案款物,当事人不服而上访;有的办案质量不高,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不满,反复上访申诉;有的执法不严格,办案不规范,办案效率不高,引发上访申诉。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接受采访时说,对上访问题采取“堵”、“捂”的办法不是治本之策,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对群众反映检察机关执法不公、信访有理的,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认真纠错,不捂盖子,不护短,还老百姓一个公道。

今年以来,山东检察机关对部分定性不准、处理不公的案件依法予以纠正和赔偿,共纠正和部分纠正信访申诉案件34件,返还信访人合法财产130余万元,支付案件当事人赔偿金14.8万元。济宁市企业经营者王悦宏、李恒发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检察机关扣押了财产,结案后资金没有返还给当事人,两人因此成了老上访户。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检察院在经费困难,自身无力返还扣押当事人款项的情况下,加大协调力度,分别向两区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返还王悦宏12万余元、李恒发2万余元,使两起申诉10多年的积案彻底解决。

对群众举报的职务犯罪,尤其是由于司法不公引发群众信访的案件,山东检察机关坚持优先查办。今年以来,共初查此类案件线索120件,对其中的65件立案侦查,对不够立案条件的也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平息群众上访事件30多次。

不推不拖,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解决问题

山东检察机关在排查中发现,在涉法越级重复上访案件中,固然有的是因为上访人主观意愿不符合客观实际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越级上访;但也有的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具有合理因素,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导致越级上访;有的则是因为受理单位及工作人员对上访人反映问题解释工作不到位,或部门之间踢皮球,使上访人产生不信任及对抗情绪,多年越级上访。

山东省检察院认为,只有解决群众上访反映的实际问题才是化解信访矛盾的治本措施,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处理信访问题,对老百姓有冤情的给个公道,不明白的给个明白,对执法机关作风不满的要给个交待。山东检察机关本着为群众着想、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照顾当事人的合理要求,积极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其息诉罢访。

高唐县农民郑秀祥1992年被乡派出所一名副所长刑讯逼供致胸椎骨折,要求追究这名副所长刑事责任,并索赔11万元。县检察院立案后认为情节轻微,作了撤案处理。郑秀祥不服,从此走上了上访路。去年底,经有关部门审查认为这名副所长构成犯罪,但已过追诉时效。山东检察机关就此案与当地政府多次协调,最后决定由民政部门予以补偿,郑秀祥奔波十多年的上访路终于画上了句号。

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上访有理的案件,检察机关积极建议党委、政府进行协调解决,并及时向上访人作出明确解释和答复。无棣县70多岁的农民赵峰林20多年前被人误伤,经法院调解解决了400元医疗费,但伤口至今未愈,多次上访申诉。山东省检察院工作组向当地政府反映了此案,建议解决他的实际困难,最后民政部门不仅拿钱为赵峰林治病,还把他送到敬老院,让他安度晚年。

不藏不掖,推行“阳光听证”突破缠访困局

在涉法上访案件中,有一部分已作出处理结论,但当事人仍然无理取闹、缠诉缠访,在这次排查的涉法上访中,属于无理缠访的占16%。对于这类上访案件,山东检察机关采取公开听证、公开答询等公开审查形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专家、有关单位和当事人亲属参加,让他们了解案件真相,依靠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山东各级检察机关都建立了听证室,先后举行42次听证会、答询会,使49名长期缠访者息诉。

1996年,菏泽市牡丹区张风柱之妻与邻居张庆云相互殴打后死亡,法医鉴定为脑供血不足致死,区检察院对张庆云作出不捕决定,并调解赔偿张风柱3.5万元。但张风柱不服,常年到有关部门上访甚至无理取闹。今年初,牡丹区检察院主持召开了公开听证会,邀请各界人士代表、上访人及其子女参加,对案情和处理意见进行公开审查、答询。听证各方相互质询、提问和辩论结束后,听证员根据听证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对案件进行评议,然后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表决形成听证意见。张风柱会后说,自己之所以长期上访,除了司法机关解释工作做得不够之外,还因为自己认为公检法等机关都是一家人,肯定“官官相护”,从心里对他们的结论信不过、有抵触。而通过公开听证会得出的这种结论让人信服。他当即表示不再上访。

山东省检察院控申处认为,当前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度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涉法上访人员产生了“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的扭曲心理。公开听证、公开答询等方式将社会监督寓于办案之中,可以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对于处理上访老户问题具有较好效果。

不等不靠,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国家森认为,信访看起来是少数群众的问题,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信访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只能减少,不可能绝迹,因此,要建立一个接访的长效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山东检察机关针对涉法信访案件,建立起预防控制机制。常年坚持检察长接访日制度,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对重大疑难问题检察长亲自出面解决。建立起信息传输机制,定期不定期地排查矛盾,广泛收集整理信访信息,对每一起案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确保信息畅通,反映敏捷,情况准确。对于重大案件的侦破,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使证据更加完备,从源头上消灭产生信访问题的隐患。

今年以来,山东检察机关还不断坚持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实行首办责任制,控申部门关口前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不使来信转化为来访,初访转化为重访、个体访转化为集体访、本地访转化为越级访,努力把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记者 张晓晶)

新华网



 

法治动态检索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