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村村支书王传贵指着一排契约说:“我们村签了26类2000多份契约。” 记者刘成友/文图 厂矿企业、集体资产承包有合同,老人赡养、聘用人员管理有协议,治安调解有纪要……自2005年4月份推行的村务契约化管理,让一份份契约文本进入了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村矛盾纠纷减少了,干群关系和谐了,来信来访下降了。 “红口白牙不如白纸黑字” 有了契约,平时办事有依据,调解矛盾有根据,打起官司有证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 去年春天,契约化管理首在眉村镇试点。到秋天,王四村村支书王传贵就遇到一件头疼事儿。 村里老人王传富今年90岁,4个儿子家庭不富裕,不愿赡养老人。村里实行契约化管理时,4个儿子签了赡养老人协议,答应每月交粮交钱,摁了手印,每人一份。 可是到了秋天,老人又颤巍巍跑到村委来,说儿子们都不按协议办,大儿子带头不交。 说是大儿子,其实今年已经71岁了。年轻时候外出,娶了媳妇,年纪大了才回来。当初分家他不在,就没有他的一份,至今让他耿耿于怀。 王传贵把老人的4个儿子找来了,都坐那抽着烟不说话。支书拿出春天签的协议,问大儿子:“这是不是你摁的手印?” “是。不过当初我不愿意摁,他们几个摁了,我不好意思不摁。” “既然签了,你就得按协议办。孝敬老人不是应该的吗?” “我孝敬过老人。以前我岳父岳母跟着我过,我孝敬过他们。” “孝敬他们不代表孝敬你爹啊。” 老爹在旁边,大儿子不说话了。 “你可以不交,改天我就把摁着你手印的赡养协议贴到集上去。五天俩集,那么多赶集的人,你不怕丢人,就别交。” 大儿子坐不住了,答应交。4个儿子纷纷回家,一袋烟的工夫都把钱拿来了。老人接过1000多元钱,抖啊抖,好一阵才放到衣袋里。 王传贵介绍说,王四村以前治安不好。村里有很多织布、竹编、做风筝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好几百。撬门的,爬墙的,打仗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不断。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一把火烧过几十万元家当。 “实行契约化管理后,村里和外来务工人员签订了流动人口管理合同,和房屋租赁者签了房屋租赁合同,谁住哪里,几个人,一目了然。出了事,责成企业处罚;严重的,交派出所。还和企业签了安全生产管理合同,要企业配好消防器材。村里一共签订了26类、2000多份契约。眼见着,村里变得平安无事了。”王传贵说。 据了解,从去年春天,坊子区在全区232个村推行契约化管理,包括3种形式:经济事项签合同,社会事务签协议,公共事务和决策靠纪要。明确村级组织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权利义务。 “过去,农村不赡养老人、邻里之间反目成仇时有发生。村规民约难以约束,司法又管不到。契约化管理恰恰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我们曾到区法院调查,以前老人告子女不赡养的案子一年40多起,现在一件也没了。”坊子区政法委副书记郝跃进说。 大到街巷管理,小到栽树堆草,村里都通过契约详细确认。有了契约,平时办事有依据,调解矛盾有根据,打起官司有证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一些群众说:“红口白牙不如白纸黑字。”今年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同比下降了60%还多。 “干群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事” 契约管群众也管干部。干部有了“紧箍咒”,定了的事就必须办,还要办好。 王一村以前是个典型的乱村。乱,起因于潍河河滩上的沙。 村支书褚良军介绍说:“靠沙吃沙。河滩地下面都是沙子。挖沙成了很多人致富的捷径。村民承包了村里的河滩地,有的村民就悄悄地把地给卖掉了,一亩几千元,村干部还蒙在鼓里。” “来挖沙的都是外村的,大肆采挖,一亩地能赚五六万元。村民心里不平衡,就在背后骂,这就有矛盾。有了矛盾就打架。有一次外村的竟然雇了十多辆出租车来打群架。幸亏派出所民警及时赶到,不然就要流血了。” “架打不成了,回去后就打恐吓电话给前任村支书,支书担惊受怕。村民对他也有误解,觉得100多亩河滩地都不明不白地没了,他不知从中拿了多少好处。” 关键时候,还是契约解决了问题。 去年,村委和每个承包户签订了河滩地承包合同。地里只能种庄稼和经济作物,不准改变用途。“少1米,罚款;少5米,收回。半年检查一次,到现在一点问题都没有。外村的知道有这么严格的承包合同,也就不再打我们村的主意了。”褚良军说。 契约化管理使村级事务管理公开透明,责权明晰。褚良军说:“去年才推行的时候,觉得是走形式。现在看,通过合同承包,一点打不了马虎眼,签订合同时,群众也起了监督作用,他们什么意见也没有。我这个支书也省了不少心,落了个清白。” 长宁街道有个后宁村,靠近铁道线,村里的大货场就派上了用场。多年前前任村支书不管不顾,把货场承包给弟弟,一年承包费只收10多万元。村民意见可大了:那么大的货场,承包费少说也要几十万啊!于是就闹、反映、上访,持续不断,矛盾丛生。 现任村支书牛洪起上任后,正赶上推行契约化管理。牛支书不怕得罪人,收回货场,公开招标承包。 参加招标的共8家。原货场主也来了,竞标时竟然出到60万元。可是还是不如另一家多,这家出117万元中标。差距这么大,村民私下里议论:原来可真黑。 据信访办统计,2004年,坊子区的来信来访八成来自农村,其中,一半是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原来干部制订规定让群众遵守,是自上而下地管。契约化管理,变成了干部和群众的双向约束,是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事。今年,反映村干部的信访案件下降了六成。”区委副书记马清民说。后埠头村村支书田文庆说:“契约管群众也管干部。干部有了‘紧箍咒’,定了的事就必须办,还要办好。” 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 契约化管理,由干部管理群众的“单治”,向干部群众双向教育、双向约束、双向规范的“双治”转变。 契约化管理试点不久,区委书记杜国忠就悄悄下乡调研,把车停在很远的村口,步行到村里去。村民不大认识杜书记,有什么说什么。 “很管用。以前邻里纠纷多,现在拿着合同、协议一亮,心服口服,什么事儿也没了。” 王一村村支书褚良军说:“签协议是自愿的。有些协议有的村民没签,一看管用,就主动找村委来签。” 后宁村货场以117万的价格承包出去,只是故事的“上集”。更耐人寻味的是牛洪起支书讲述的故事的“下集”。 “今年,承包人在承包一段时间后,发现亏损,就以当初招标时村里提供的情况不实为由,把村委会告到了法院。一审法院不支持他,二审法院不支持我们。双方不得不提前解除合同。后来村里采取议标的形式,以82万元的价格由一家公司承包了。” “要是搁以前,有了纠纷可能就要闹一阵。现在有合同,出了问题用法律解决,简便多了。”牛支书深有感触地说。 坊子区区委书记杜国忠说:契约化管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干部管理群众的“单治”,向干部群众双向教育、双向约束、双向规范的“双治”转变,实现了群众自治、民主管理、依法办事。 “中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们缺少契约意识。村务契约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农民的契约意识、民主法治精神,有利于构建平等、诚信、守法的社会。”山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明甫说。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达609个 2004年7月,司法部和民政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命名表彰活动。该活动至今已开展两次,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村等609个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这些受表彰的先进典型的共同特点是: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法制教育扎实有效,村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到位,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宋 凯)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