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
在商业贿赂案件中,贿赂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潜规则的存在。治理商业贿赂不仅要积极查办行受贿案件,更重要的是要打破行业潜规则,消除贿赂产生的环境条件,达到既治标又治本。 最高检详解2006商业贿赂5特点 涉案8.8亿元 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不成文的规定。与成文的规定相对应,潜规则是在暗中左右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影响着商业交易双方是否达成一致,交易是否实现。其核心内含就是经营者为了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给对方单位或个人以好处。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领域是买方市场,厂家商家争相销售自己的产品,在供大于需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更大的交易量,得到更大的经济利润,销售方给购买方以好处。某些提供营利服务的企业,在市场供方众多的环境下,为了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承揽到更大的项目,服务方给出资方以好处。如何确定给予好处的比例,给哪些好处,如何给予好处,各个行业不尽相同,成为本行业竞争的不成文的规则。 所给的好处,一是现金和实物,包括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二是以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这些好处构成了商业贿赂,其大多发生在具有商业暴利性、市场供求成为单方市场的特定领域、特色行业内,如土地批租、工程建筑、医药购销、金融信贷、图书采购等领域。 与其它贿赂相比,商业贿赂具有长期性特征,一般的贿赂大多是一事一贿,行贿方要求受贿方所做的是短期的,一次性行为,如升迁、调动工作等等。而商业贿赂大多行贿方和受贿方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行贿方通过不断向受贿方进行贿赂后谋求较长时间的经济利益。商业贿赂具有隐蔽性的特征,一般的贿赂往往是明显的权钱交易,其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比较明显。而商业贿赂大多会披着市场经济的外衣,而以“回扣”、“手续费”、“返利”等形式出现,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商业贿赂虽然发生在生产、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但它与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的关系。国家工作人员在经管、经手商业事务中,为满足个人的贪欲,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破解商业贿赂潜规则,治理商业贿赂犯罪,一靠打击二靠预防。首先,要始终保持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查办贿赂案件大要案力度。检察机关要充分运用对直接受理贿赂案件的侦查权,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商业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集中力量查办涉案金额大、涉案范围广、涉案人员多、社会影响恶劣的商业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其次,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要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等制度,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网络。其三,执法机关要重点深入到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掌握市场信息,对于明显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要寻找原因,一旦发现线索,及时查处,不断拓宽办案渠道。同时,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举报涉嫌商业贿赂的案件。 治理商业贿赂,预防是根本,各职能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建立社会化大预防体系。一是检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分析商业贿赂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从查办案件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管理和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把预防商业贿赂融入到管理和制度建设中。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对商品交易关键环节的市场监控机制。建立监控体系、设置监控机构,让采购人员根本没有受贿的机会。通过职能部门对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出厂价与零售价进行严密监控和分析,准确计算出每种商品实际流通费用,让商业贿赂者无可乘之机。三是规范权力运行,对垄断行业、垄断部门的权力运行进行明确规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透明度,坚持和扩大公开办事范围,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是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加强票据管理,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健全信用交易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网,从根本上破除潜规则,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张钧 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