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3 时评:调整节假日,如何集中民意 连日来,社会各界通过媒体,对调整方案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其 比如,从网上调查情况看,九成以上被调查者支持将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同时,对于“五一黄金周”的存废,人们尤为关注,讨论也最为激烈。有报道说,很多人不主张取消,主要原因一是回家机会少了,二是国庆长假肯定要“爆棚”,三是休息日可能实质上缩水。 此外,很多人认为,取消五一长假,需要带薪休假制度的严格执行,否则,人们的休息权将无法得到切实保障。“黄金周给国人带来宝贵的强制休息机会,这在休假权很难得到切实保障的现状下,其意义还是不可低估的。” 这些意见和呼声值得重视。 听取民意,是作出科学决策的第一步。在征求意见中出现各种声音,包括反对的声音,这些都不足为奇,也在意料之中,这也体现了公开征求意见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能满足每个公民的诉求。听取民意,目的在集中民意,形成最后的决策。如何将林林总总的意见加以梳理、辨析、筛选、提炼,使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对决策部门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也是决策智慧的体现。这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如何把握?是否兼顾了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见? 我们不能忽略,由于多种因素所限,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的意见没有充分见诸报端或者网络,比如农民工。在最近以来关于假日调整的相关报道和评论中,很少看到农民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随机采访了几名农民工,他们连调整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件事情还都不知道,遑论上网发表意见、填写网络调查表。如果在探讨法定节假日如何安排时,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缺席,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事实上,对很多农民工而言,恐怕除了春节,是没有节假日和黄金周概念的。农民工节假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城里人盼节假,我们是怕节假。一到节假,城里上班的大都休息了,我们却要加班”;“能放假休息最好,可以去逛逛街,不休息最好能给加班费”……这些是他们最朴素的想法。 有人说,农民工群体,目前已成为产业大军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农民工甚至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见,应该是很有分量的。 期待着调整之后的法定节假日能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期待着人们的节假日过得更从容、更轻松,当然,前提是节假日更有保障。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