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6 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披露: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30年来增长了105.67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30年增长了200多倍,法学教育的规模增长可谓突飞猛进。由此必然引出一个问题,即当前的法学教育规模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整个社会的需求?是否因为法科毕业生的供大于求而导致了他们的就业困难?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编制等方面的限制,当前法律职业部门的需求可能处于一种暂时的、动态的饱和状态,因而短期内吸纳法科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法律职业部门是法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他们对选择其他行业的就业认同相对较差,这就造成了结构性就业困难。 找不到工作还是找不到理想工作 讨论法科毕业生就业难,还要看到底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从社会提供的法学专业就业信息来说,应该是能够满足法科毕业生需要的。虽然金融危机使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但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上海市而言,毕业生只要不挑不拣,基本都能就业。但是站在毕业生和家长的角度,他们的教育投入总是希望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回报,找到一份能够在大城市里、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等符合他们期望的工作。所以法科毕业生就业难就难在找到一份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工作,于是就出现了一边是很多法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真正需要法律人才的地方却招不到人的奇怪现象。 学非所用还是就业去向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日趋多元化。从毕业去向看,目前已经形成了就业、升学、出国和创业的良好格局,有效地分流了直接就业的压力。从行业流向看,大部分毕业生就业的首选还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传统的法律职业部门以及政府机关等,当然最后进这些单位就业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然而由于法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入法律职业部门的绝对数其实也不少,说明法学教育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和输送法律人才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去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就业的法科毕业生越来越多,比例也不断上升,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为法科毕业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法治动态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