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法制时评

旗下栏目: 法制焦点 业界动态 热点案件 社会经纬 法制时评 地市司法 境外司法 立法草案 法规释义

故宫向高晓松学习一声道歉有多难?

来源:新浪网 作者:介子推 人气: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新京报 故宫向高晓松学习一声道歉有多难? 高晓松老实道歉固然可嘉,故宫扭捏道歉却让人感到,有一些部门、官员、名人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更多时候,道歉不道歉,仍然是一个问题。 高晓松醉驾案和故宫"四重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
新京报


故宫向高晓松学习一声道歉有多难?

   高晓松老实道歉固然可嘉,故宫扭捏道歉却让人感到,有一些部门、官员、名人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更多时候,道歉不道歉,仍然是一个问题。

   高晓松醉驾案和故宫"四重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是最近持续发酵的热点新闻,我关注的是高晓松与故宫面对媒体和公众截然不同的态度。

   高晓松的态度可用"谦卑"二字形容。尤其是在法庭上,他用打断律师、放弃辩护的举动,"酒令智昏,以我为戒"的自白,在被判刑之后,"不上诉,再次抱歉:对不起......"的表态,为他赢得了"够男人""纯爷们"的赞扬。

   故宫的态度则可用"傲慢"二字形容。本来,高墙深院的故宫发生"失窃门"事件,故宫就该本着守宝有责、失守担责的态度,站出来向媒体和公众道歉,但故宫一味强调自己保卫如何森严,好像责任是偷盗者太厉害。

   等到"错字门"打开,故宫一度还是一副比谁都有文化的姿态,硬要说"撼"比"捍"更加厚重。直到实在抵赖不过去了,才道歉,但是道歉又明显缺乏诚意,把责任推给了送锦旗的保卫部门。当时我就纳闷,道一声歉怎么就这么难?要是故宫遭遇第一重门时,就老老实实地道歉,可能场面远不会像后来那般被动。

   高晓松老实道歉固然可嘉,故宫扭捏道歉却让人感到,虽然这些年媒体和公众都在呼吁形成一种"道歉文化",也确实有一些部门、官员、名人开始学习向公众道歉,但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更多时候,道歉不道歉,仍然是一个问题。

   道歉首先要知错,然后才谈得上认错。知错的前提是内心里始终有清晰的是非、正义、良知等标尺,这标尺立于人心,是超越时空的价值规范,个人无法规定,无法篡改,只有遵守服从。倘若相信"规矩是人定的",那么标尺就可能因"人"而变,遵守也将变成见机行事,道歉之事就变成可道可不道,能不道就不道。

    "规矩是人定的",越有权的人越有机会定规矩。过去最有权力的是皇帝,皇帝定的规矩叫"王法",违反了"王法",那就要向皇帝认错服罪,忏悔自己"罪该万死"。我们历来不缺认错忏悔道歉,只不过,常常是无权的向有权的道歉,权小的向权大的道歉,皇帝老爷向天去道歉,老天无语,皇帝就自己给自己道歉———写个"罪己诏",而从上至下的道歉少之又少。但现代政治是权力民授,道歉的方向就应调转过来,如有不当,就应向公众道歉。

   每个人把自己当成人就好,既是人,就不免犯错,犯了错就认错道歉,真诚忏悔,改过自新,仍是一个可爱的人。高晓松道歉之后,坏事变好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开放理性的社会容得下知错认错改错的人。

   现在有一种倾向,有些部门、官员、名人向公众道歉,就被指沦为一种公关方式和"规避责任"的工具。这有点多虑了,道歉表明认错,认错是否发自内心另当别论,但过失者道不道歉是一回事,公众接不接受道歉是另一回事,不能拿后者来否定前者。道歉是社会惩罚机制的一部分,不经自我真诚认错的惩罚,和经过自我真诚忏悔道歉后的惩罚,纠错效果肯定不同。

   我们现在应该欢迎更多的道歉,尤其是要求有过失的官员或机构放下身段,真诚向公众道歉。

责任编辑:介子推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