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法治焦点>>财政部:将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黑名单制度 财政部:将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黑名单制度 2013-10-23 13:15:4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漫画/高岳
法制网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今天上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告透露,将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使用的信用记录和评级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强化经费使用监管。完善制度设计,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监管。运用“公务卡”等手段,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过程监管。强化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内部成本费用核算机制。完善科研项目及经费信息公开公示机制。落实对违规使用经费的惩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 财政科技资金中央地方各一半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介绍,财政科技资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块,约各占一半。 报告介绍了资金分配管理现状,指出中央财政科技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机构基本运行、科研条件建设、科研项目、科学普及等,其分配管理与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和单位。财政部主要负责中央财政科技资金总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制定经费管理制度等。其他各部门根据职责具体分配使用管理财政科技资金。 已修订多项科技经费管理办法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指出,针对科研项目经费覆盖面大、渠道多、情况复杂的特点,近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或修订了多项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了基本覆盖所有国家科技计划(基金、专项)的经费管理制度体系。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了科学事业单位和高校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地方也制订完善了各类科技项目及其经费管理办法。 同时,对主管部门、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针对课题制在实施中被片面理解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导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等问题,突出强化了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 绩效理念贯穿资金管理全过程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介绍,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财政科技资金绩效管理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努力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报告介绍,科技部、财政部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分类分档支持标准,并对实验室进行动态调整。中科院对所属研究所开展了“目标—过程—结果”三位一体的绩效评价,并将院所资源配置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农科院也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引入了绩效评价机制。 报告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每年组织对相关科技重大专项绩效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督促整改。为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要求各部门预算中20%以上的项目资金纳入绩效目标管理、5%以上的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科技管理部门自主选择试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科技宏观管理仍缺乏有效统筹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科技宏观管理缺乏有效统筹协调。 报告认为,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相应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仍未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且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干预过度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指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政府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越位和缺位并存。 报告指出,一方面,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过度干预,不利于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另一方面,政府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方面着力不够,基础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充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产业和融资环境较差,创新人才缺乏,影响了企业创新的动力、能力和绩效。 报告表示,下一步,要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减少对企业创新活动或微观事务的行政干预,重点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制定及监督指导,提高公共科技服务能力,鼓励和保护创新活力。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公共科技活动,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从对研发活动的直接补助为主,拓展为后补助、引导“天使投资”、购买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支持方式,并加强直接投入与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的衔接配合,实现促进技术供给与带动市场需求相结合。 将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规范 本报北京10月22日讯 记者张媛 关于国家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报告表示,将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国家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学伦理教育,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报告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科技评价多以发表论文数量和争取科研项目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容易引发过度竞争,助长科研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科研人员疲于应付。此外,科研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需要加强,科技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需要强化。 报告指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科技项目决策、实施、成果转化的后评估,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 日期:2013-10-23 13:15: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