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 江苏欲将酒驾纳入征信近四月 进展“步履维艰”
而酒驾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也在查处中“暴露”得相当直接。据江苏省交管部门统计显示,自7月1日在全省部署展开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共查处酒后驾驶达18714起,拘留1673人,因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36.5%。尽快启动各项措施进一步限制酒驾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酒驾入征信响雷无雨 江苏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在今年7月初向媒体表示,将尽快建立将酒后驾驶的记录与单位、个人的诚信记录挂钩的机制,以建立社会“共治”的成效。 然而记者在随后跟踪采访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从10月26日起,人民银行江苏分行征信中心、江苏省保监局财险处等部门对记者采访的相关请求和采访议题至今不给予明确答复。 在向江苏省交巡警总队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时,记者被告知目前尚在和保监部门协商过程中,尚没有明确的措施和实质性的结果。 据了解,200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组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主要收录的是信用卡、房贷、公积金等银行还款记录。“酒驾行为的确是属于对个人资产有‘重大风险’的行为,严重威胁着个人信用,将把酒驾纳入银行的征信系统作为不良记录,是十分必要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但也有对“酒驾和征信联姻”存在不同的声音。“法律上没有明确支持,给老百姓贷款设置新的障碍,还将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从事外贸出口工作的南京市民殷波担忧地说,“对于那些不需要贷款的人群,没有任何约束力,也就失去了纳入征信系统的意义。” 交管已尝试建黑名单 记者从南京市交管局宣传处了解到,自南京“6·30”事件后,就专门研发了酒后驾驶全程跟踪督察系统,由纪检、督察、法制部门,通过计算机对每起酒后驾驶违法,从路面查扣、处理进展、检测数据、处罚结果等环节,全程跟踪督察检查,提高处罚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据介绍,目前数据采集由南京市各个交警大队负责,由人工录入后在车管所统一管理。车管所在实施重点监管中,每周五下午都要给重点人员发短信以提醒其切莫酒后驾车。据悉,交管部门还正着手准备建立黑名单的“退出机制”,如进入“黑名单”后有若干年没有再次发生酒驾行为,就可以从名单中退出。 此外,南京市委市政府在此前下发的《关于建立“严禁酒后驾车,共创交通文明”宣传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要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但具体实施细则还有待多个部门协调制定,还存在诸多难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另据记者了解到,有关将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将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同时提高车辆保险费率的说法,也在不久前得到了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的正面回应。 入银行征信系统很难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交管部门的“急迫性”,酒驾行为之所以迟迟难以纳入银行征信系统,与目前征信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有密切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不良记录”没有统一标准,而且现有行政法规同样没有赋予金融、交管两大系统机制联动的权力。一位金融业的资深人士说,公安部门关于酒后驾车的记录是个庞大的数据库,如果其数据系统不成熟,估计短期之内很难纳入。 酒驾入征信无法据 长期从事金融法律事务的苏州律师官学林则认为,按照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而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但其目的是“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强调了要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行政法规专门规范哪些个人信息是相对公共信息,可以进入征信系统,可以公开;哪些是个人的隐私,不能被查询了解。任何部门与征信机构进行沟通,就可以将个人的任何所谓的违约、违法不诚信记录进行公开,的确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权。官学林认为,要有重大突破和进展,的确有赖于有关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的出台,形成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为建立社会主义诚信市场经济提供有力的保障。 但通过保险、银行等商业机构,通过对其个人信用的了解,加大对其贷款和交纳保险费等多个渠道进行制约,让违法者既可能导致个人人身自由的损失,又承担商业利益的损失。这种多方努力的结果对酒后驾驶、乃至于醉酒驾驶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将是会有成效的。他同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