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北京限牌治堵传闻引发市民通宵排队抢车牌(图) 一名手持车牌的男子走过办证大厅。昨晚23时,花乡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办证大厅内依然火爆,办牌者络绎不绝。截至今日零时20分,仍有上百人在排队等待。本报记者 吴江 摄
昨日,芳群园四区,办理汽车购置税的大厅里,挤满了办手续的人。
今日上午10点到11点,北京将召开“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新闻发布会。届时,北京市政府及市交通委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将介绍北京治堵具体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12月13日,北京公布治堵新政征求民意,因限制机动车数量等具体操作细则并未公布,汽车市场上限购传言四起,引发了购车和上牌潮。 而今日(23日)零时将暂停机动车上牌的传言导演了排队上牌过户“最后的疯狂。” 本报讯 汽车“限牌”传闻加速了北京居民购车的步伐。有传闻称限牌的最后期限是今日(23日)零时。为赶在期限之前办理牌照,最近一周,在车管所京朝分所、京丰分所等地,二手车过户、新车上牌的数量比往日增加了一倍以上。昨日,车主们凌晨三四点就开始等候上牌。而车管所工作人员则称限牌是“谣言”。 车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昨日在车管所京朝分所新车检测场内,上千辆新车等候上牌。车辆缓慢地移动着,依次去完成外观、照相等检测项目。中午12时,一位车主说,凌晨5点多就来排队,到中午了,车子才刚完成一项外观检测。 等候的大部分车主均表示,要赶在年前把牌照上了,“再晚就上不了牌照了”。 对于限牌令,大部分车主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位车主说,他听一个在车管所的朋友说了,限牌令是真的。车主李先生说,他身边的朋友,10个有8个近期都买了新车。 在等候上牌的过程中,不断有不同版本的新传闻诞生,一些车主们互相交换着“信息”。 京朝分所总检大厅的工作人员说,车主们凌晨6点来排队,队伍都已经排到检测场外,只能停在京沈高速的辅路上了。“明儿得凌晨3点来排队,才有可能当天办完所有手续”,该工作人员说。 车管所工作人员称限牌是谣言 “限牌令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京朝分所咨询台前,一位女士挤过人群,询问工作人员。 “这都是谣言”,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到现在还没看到有关的红头文件,关于限牌令都是谣言。“都是4S店传出来的,让你们个个都疯了似的去买车”。 “那官方为什么不辟谣呢?”女市民接着问。 工作人员回答,那是上级政府部门的事情,车管所无权了解。 该工作人员说,现在办理二手车过户等手续的,“以前一天最多就拿600个号,现在一天排队拿号的都有1000多了”。 昨日下午,北京车管所京丰分所的工作人员称,他们还没有接到关于限牌的通知。 进展:车管所称今日仍可办过户 截至今日凌晨零点20分许,花乡二手车市场车辆过户大厅里,仍然还有两三百名车主在办理手续。现场一名陈姓车辆代理人称,工作人员告诉车主,今日上班后还可以办理过户,但现场的车主不放心,要求“连夜把手续办好,就怕车牌没号了”。 现场: 1 车内备干粮彻夜排队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丰台区西道口的岳各庄机动车检测场外围的程庄路辅路上,一条各式无牌新车组成的长龙绵延数公里。 这条汽车长龙导致程庄路和卢沟桥路路口交通堵塞,车辆行驶缓慢。 排在汽车长龙头部的是一辆红色悦动。车主郑先生说,车子是前日刚买的,就为了赶在“大限之日”前上牌。昨日凌晨3点就过来排队了,12个小时后,才走了不到一千米。他的车内放有饼干、面包、水等食品。“因为车随时得往前挪,只能买点东西在车内吃了。”郑先生说。 2 黄牛加塞排队500元一个 在岳各庄检测场服务大厅内,人声鼎沸,数十个服务窗口,每个窗口外都排有近20米长的队伍。 在一个角落里,穆先生蹲在地上,从包中拿出各种证件和表格摊在地上,并逐一归类。“我是汽车4S店的,在帮新车车主办上牌手续呢。”穆先生说,他手头握有30个车主的资料,都是这两天买的新车。 汽车排长龙,催生了一门生意:通过黄牛加塞。 “先生,要不要上牌,不用排队,帮你加塞”,在检测场周边,这样的黄牛有数十个。前天刚买了新车的王先生不想排队,花500元加塞,上午9点钟才来,但已经比凌晨来排队的人提早完成拍照等手续。 这些黄牛说,他们与检测场内部有关系,“能排到前头去”。不过检测场工作人员否认这种说法。 3 二手车过户“最后的疯狂” 昨晚10时,花乡二手车市场过户大厅,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窗口上方机器叫号的号码,已经发完了5000个,又重新从1开始叫号,叫到了200号。 市场里的经销商、代理人都已经口口相传“过了夜里12点,就不能再上牌了”。 “这种景象从来没有过”,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也拿不准到底“限牌令”会不会生效,“反正我们还没接到通知”。工作人员说,从上周五开始,过户大厅每天晚上都加班到9点,“今天能在12点前办理完就不错了”。 下午5点市场大门关闭,有几十辆晚到的车被“拒之门外”。一辆金杯车的司机说,已经没法拍照,“只能盼着明天别不给上牌了”,他准备等到夜里12点以后,看一看究竟给不给上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