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有没有好一点儿?我只能说:好不了多少。上市一直是融资的游戏,而不是改变公司权属的游戏,上市之后,只要没有玩太过、玩残自己,等于空手套了把白狼,谁的“家业”还是谁的“家业”。否则的话,注册制为何总也搞不起来,而证监会又怎会那样的位高权重,且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呢?还不就是因为它手中的权力太神奇! 形式与内容必须统一,这是基本的道理。企业“里子”和“面子”的两张皮问题,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弱化,反而越来越严重,造成很多问题。比如国企在公司改制完成之后,就有点东家失控的意思,出了很多腐败分子。万科股权之争也是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 为了解决问题,国家最近对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于国企,要加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东家要归位。但东家如果完全坐回东家的位置,又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方向又不相符,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着实是件伤脑筋的事儿。从这个角度讲,中央要求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是因应时宜之举。至少按既定规则办理的方向是明确了。 对于私人公司,方向很明确,那就是一律按市场规则办事。今后如果你继续任性地只当公司是“家业”,完全不把送钱给你的小股东当回事儿,备不住哪天你也会成为“欣泰电气”,直接退市。等到了那步田地,就算你转移财产的速度很快,顶着巨大的压力过日子恐怕也不好受吧! 总之,公司治理、产权制度、监管规则等等,这些原本被轻慢的市场理念正在逐步被强化,关键的是它们还代表着未来。“家业”形态也许仍将长期存在,但会逐渐式微。 所以,当今时代,务实的玩家都已转换了思路。“家业”终归是自家的,这是本质,也是几千年的传统,这点理念绝对不能丢。但现代公司制度、小股东、表决权、治理结构那点事儿,也不再只是圈完钱后就摆在那儿给人看的花架子,尤其各项监管规则和写在法律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更不能轻易地怠慢了。否则的话,不光要受罚,还可能有被别人用来抢走你的“家业”。弄得象王石那样。 万科是王石的万科,王石是这样想的,他也一直把万科当成“家业”,不信你看万科目前管理层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王石绝对忠诚。想当年,上市制度降临之初,王石敏锐地抓住了机遇,把万科弄成2号上市公司,一举实现了免费融资与改善企业所有制的双重目标,并且深刻洞悉公司上市不改 “家业”本色的道理,继续当定万科的主人。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缓解“家业”与公司制度之间的矛盾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确保王石在无法成为大股东的前提下维持万科的“家业”属性,薪火相传。 “君万之争”使市场规则和公司制度的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显现,万科吃一堑长一智,引入华润作为大股东。当年的交易不得而知,但引入华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华润把股权纯当投资用,只做债主上宾,不参与管理,不做东家,不挑战万科的“家业”性质;二是华润是国企,国家的“家业”一般人不敢来抢,后来找深铁也有这层意思。 这么多年过去了,江山永固、基业长青。王石却也因此越来越不把公司治理当回事了,游山玩水不上班还到处显摆,甚至宝能都找上门了,还没把公司制度当回事,反而去讲情怀,那意思分明是说:万科是我的“家业”,轮不到你来! 这么做,显然早已超出了职业经理人的本分,摆明了是老东家的坐派。 宝能的问题是明知是在抢别人的“家业”,却非要拿公司制度说事,满以为有了资本,然后就可以产权、股东、董事会地一路走下去,然后自己当东家,踢走王石或把王石削为伙计。王石不用将心比心,也明白这个理儿,所以死都不会同意。 这几年,金融牌照大放光彩,拿个金融许可证之后,一样地从老百姓手中收钱的“非法集资”瞬间就变成了“资管计划”、“第三方支付”、“理财产品”啥的,利用市场监管和行业准入的捷径,一举就能挣下偌大的“家业”。手里有了牌照,说话的底气就足,似乎也突然对市场规则和公司制度推崇备至了。其实都是在玩明修栈道的游戏,损耗的始终是公共资源,经济脱实向虚跟这个就有极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