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龙英 王诗莹 黄逸豪 赵景慧 爱美食就是爱生活,不管是在平凡世界里忙碌的人们,还是在理想国里仰头看天的哲人,都将在美食的烟火气中找到在人间的踏实感,因为美食就是生活的投影。 每到周末,校园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集体”出动,相约去学校周边“觅食”。吃,一直以来都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令西政人魂牵梦萦的味道是什么?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背后又有着怎样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独属于西政人的美食之旅,寻找那些根植在西政人记忆深处的“老”味道! 麻辣老火锅 麻辣西政人 “好吃街?噢,是西政老校区四号门吧?这个当然记得!”民商法学院2000级校友、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如巧毫不掩饰地笑了起来,那是脑海中曾经的美食记忆符号。 对于从全国各地奔赴西政求学的学子来说,适应麻辣咸香的口味是他们大学之路的第一个挑战,也是西政精神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第一个烙印。 吴如巧回忆说,从安徽横跨湖北省踏上山城重庆这片热土后,他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了这里的饮食。一次他去饭堂用餐,偶然点了一道回锅肉,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道菜。这道常见的重庆家庭小菜,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其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是最好的下饭菜,川渝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作。 和很多西政人一样,吴如巧也会时常和朋友一起到校外打平伙。那时,开业十多年的老坝子火锅便成了他们最爱光顾的地方。“老坝子火锅是老火锅,那种麻辣的感觉特别正宗。”吴如巧说。老火锅锅底是最麻最辣的,上锅、点火,不一会儿整个锅都沸腾着亮眼的红光。几个要好的朋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炉前,觥筹交错,互相吆喝着,夹起一块肉,蘸上麻辣的酱料,再配以冰冻的老山城啤酒,怎一个“爽”字了得! 西政学风也像火锅一样海纳百川,各种思想和观点在这里沸腾。西政学子思想敏锐,言辞犀利,烩就了一锅锅火辣辣的西政论辩文化大餐。吴如巧说,大学时代,他经常就时事或学术上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争得面红耳赤。西政校园里各种辩论赛更是这种精神的登峰造极——犀利的提问、尖锐的回击,无不让人拍案叫绝。精彩绝伦的论辩就像让人直呼过瘾、欲罢不能的麻辣火锅。 不知是重庆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成就了西政的论辩文化,还是西政本身就是重庆的一炉火锅,在思想的碰撞中,西政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不唯上、不唯书、独立自主的青年才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心系天下、有着论辩思维和革新之风的“麻辣西政人”。 新疆大盘鸡 拓荒西政人 2002年,西政渝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西政人在这片新的热土上重新创造自己的辉煌。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除了一两栋教学楼、宿舍楼等基本的建筑外,学校里黄沙漫天,建筑工地的施工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学校周边更是荒凉,娱乐场所几乎不见踪影,就连吃饭聚餐的去处也只有零星的几家。 不过,正如图书馆馆长周文全所说:“没有吃的,就找呗。”为了改善师生们的伙食,拉近大家的距离,学校曾组织大家在食堂包饺子、吃汤锅,过年的时候在餐馆包场地吃流水席,很是热闹。尽管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这种“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西政精神就是西政人坚持下去的一股劲儿。 在这样的条件下,新疆大盘鸡应运而生。周馆长回忆道,新疆大盘鸡尽管出现得稍晚,但其以物美价廉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广大学子的心。新疆大盘鸡成为那个时候最受学生欢迎的美食。 新疆大盘鸡,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 皮带面翻炒烹制而成。色泽鲜艳,鸡块爽滑麻辣,土豆软糯甜润,辣中带香,粗中有细,口感极佳,加之亲民的价格和饱腹有余的大分量,大盘鸡很快风靡整个校园,当时的西政甚至被戏称为“渝北大盘鸡专修学校”。 回忆起那段踩着黄泥,与朋友们结伴到校外啃鸡的时光,已毕业八年的校友、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笑着说:“我们这些穷学生,没什么油水,有肉的地方就是家。”2010年留校任职至今的周倩是2003年考上西政的,她回忆道,大学四年间,已不记得吃了多少次大盘鸡。但她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出门,寝室的四个姑娘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手牵着手,认识的同学看到,问她们是不是去逛街,她们总会自豪地说:“不,去吃大盘鸡!” 大盘鸡和学校里的荒草、嘈杂的工地,一起成为了西政“拓荒”岁月的符号。“大盘鸡是西政的符号,西政学子对大盘鸡的喜爱融合着对那段岁月的怀念,更蕴含着对学校的热爱。”崔燃说道。对于很多西政拓荒人而言,大盘鸡,承载着的不只是他们四年的笑与泪,更是西政精神在他们身上的烙印。 多元美食 多元西政 在坚韧的西政人的努力下,渝北校区逐渐发展起来,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办学规模也日益扩大,整个校园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研究生顺利实现全搬迁,本硕博一体一地办学;201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大学;2014年,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跻身国家级人文社科基地。与此同时,学校教学日益国际化,留学项目不断增多,校园里也多了许多外国学生的身影。 随着渝北校区的不断发展,学校周边也涌现了各种各样的美食铺子,以满足来自五湖四海的西政人的不同需求。每到晚上,学校北门对面的学林街就会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街头巷尾都是“嗷嗷待哺”的学生。他们或齐聚一桌,谈笑风生,等待着蔬菜与肉类在铁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或手挽着手守候一笼包子出炉;或站在店铺前,虎视眈眈地盯着锅上的梅菜扣肉饼;或低头咬一口阿丁生煎,旋即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学林街上的美食紧跟着西政多元化的脚步。 周姐牛筋面,坐落在学林街一个毫不起眼的巷口里,店面虽然窄小,却分外热闹。周姐说,西政刚搬来时,他们还是校门口的流动摊档,如今西政告别了黄土高坡般的荒凉,他们也从街上走到了店里,可店里来来往往的还是那些老顾客——西政人。“他们有很多已经成家立业了,还带着孩子回来吃。”周姐笑呵呵地说道。然而,学林街也来了很多新客人。福记烧烤的老板“烧哥”说:“这几年,也有好多洋学生来我这里吃烧烤啊,西政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 西政在日新月异地成长着,但是西政人的爱校情结却从未改变。管理学院2011级何伊清说,等她毕业以后,再次回想起大学的时光,食物的味道就是跟朋友们边唠嗑边吃东西的西政日子。食物因承载着西政人的青春与回忆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沉甸甸的,都是深厚的西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