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教育部门解释,此次数据核查主要是通过及时修改和更新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便学生转学、升学时学籍转接。为确保上传数据不会泄露学生隐私,该软件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尽管如此,家长们仍然将信将疑。 首先,指定下载手机软件,强推第三方APP,其背后是否隐藏趋利行为,恐怕是家长忧心忡忡的重要原因。该软件不允许在电脑上进行注册,也就是说,强制家长安装手机APP,才能上传学生电子学籍。上传学籍信息确认表,完全可以通过电脑网页实现,为何要专门制作一款手机APP,并强令家长安装?笔者认为,不搞强推,并及时回应家长疑问,才能打消家长顾虑。 其次,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缺乏有效保护,信息泄露的严峻现实也是引发家长担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相关立法滞后,没有过硬的保护措施和管控制度;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过滥使用公民个人信息,人为提升了个人信息的使用价值。因此,解除家长担忧,还要从根本上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要立法保护个人信息,这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我国虽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和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这些法律法规零散、抽象,在现实中普遍缺乏可操作性。个人信息泄露,作为单位应该负什么责任?个人信息与隐私怎么界定?由于“漏洞”造成的信息外泄谁来负责?这些都缺乏权威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打好法律的补丁,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 要避免公民信息被滥用。2004年实施的居民身份证法强调的是“出示”,并不是“留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连去商场办会员卡都需要填写身份证号,这实在没有必要。公民信息运用得过多过滥,不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钻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