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网站合作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事业单位编制取消已是大势所趋 1000万人如何破铁饭碗?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7-30
摘要:编制内外,两个世界。但是,不可逾越的高墙正在被拆除——高校、公立医院的“铁饭碗”或率先落地,应声而碎。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后我国事业单位编
核心提示:编制内外,两个世界。但是,不可逾越的高墙正在被拆除——高校、公立医院的“铁饭碗”或率先落地,应声而碎。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后我国事业单位编制取消,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已是大势所趋。

事业单位编制取消已是大势所趋 1000万人如何破铁饭碗?

中国搜索郑州7月30日讯 “同在一家单位,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中间相隔的是待遇和福利的巨大沟壑。”这一句吐槽道出了无数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心头苦。而这一现象终究是要变革的。近日,人社部表示,今年下半年将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意味着,在我国长期存在的“事业编制”或将取消。

事业编是“香饽饽”

人社部消息一放出,一时间网民群情亢奋,纷纷欢呼高校和医院的“去编制化”改革。

如有网民表示,“教育单位,并没有同工同酬,有一些在讲台上工作了三四十年的老教师,也没有享受到公平对待,令人寒心”,也有的表示“单位中有编的人好像进了保险箱,在单位无事可做,无编的人危机意识强,工作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事。”不过也有舆论对“去编制化”心存疑虑,担心取消编制会将学校医院完全推入市场,使入学就医成本更加高企。有的则表示,医院、高校取消编制市场化了,那么一切收费也都合法化、市场化了。

说到这里,还需要指出什么是事业编。主要是指经费一般由国家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源于苏联,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通俗来讲,事业编直接与个人职能和待遇挂钩,不管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还是差额拨款都是按照在编人员的数量来给付的,也就是俗称的“人头费”,这些待遇,编制外人员是享受不到的。

据媒体报道,尽管现在事业单位一直在改革,但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在大多数看来,“编外员工干得再多、干得再好,通常都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落户口、评职称等,得不到平等的机会”。

正因为事业编有如此诱惑力,才使得社会关注度较高。近年来不少地方公务员考试出现的几百个人争夺一个事业编的现象层出不穷。

取消势在必然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份,人社部就有官员放话称,今年将研究取消医院、公立高校事业编。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推进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答案很简单:有限的财政资金真的不能再养这么多人。

中国搜索检索发现,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研究员何凤秋曾透露,目前全国有111万个事业单位,编制内总人数就有3000多万人,另外有900万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大账是4000万人。医院和公立高校事业编人员占据不少。据新京报报道,这些事业编人员中,公立医院大约有800多万人,高校有233万余人,合计1000多万人。

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同为财政供养的“国家单位”,随着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扩大,人员逐渐增多,财政供养压力越来越大,公益服务的效率却越来越低。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精简事业单位编制,减轻财政供养压力,同时提高公益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以医院为例,“事业编”导致的不公平现场越发突出。有编制的人少干活多拿钱、无编制的人多干活少拿钱成了公立医院中一个奇怪的现象。长此以往,医务人员在心理上会形成落差,无法实现其在职业上的满足感。其次,编制也不利于医院内的人才流动,有编制的医务人员要想换工作,就要放弃编制,不想放弃,就要选择“扎根”。这样既制约了医生个人的提升,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对医院来说,引进专家、教授也比以前要容易很多,只要解决合同的问题就可以了。因此,取消事业编,从改革发展长远来看,势在必然。

至于具体做法,光明日报报道称,未来改革,对这部分在编事业单位人员,将实行实名统计,然后,随着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应杜绝“为改革而改革”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我国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只是时间问题。眼下,高校和医院已开始“动刀”,取消这些部门编制的东风吹来,正式宣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告别局部试点、单项推进的探索阶段,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攻坚期。但取消编制并非易事,除了要触动利益和灵魂外,不少人还担心取消编制后财政是否会减少、医疗价格是否会走高等问题。

中国搜索观察,这一担心重点体现在医疗方面。认为让医生去编制化,就需要市场去行政化,要让医疗服务在巨大的医疗市场中获得生存的资本,否则,没有编制的医生将很难生存。放开医疗市场,可能又会涉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保持的问题,如果医疗价格随之走高,广大患者的利益会不会蒙受损失?

对此,也有媒体指出,这种担心或许是“杞人忧天”。光明网评论指出,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并不意味着甩财政包袱,实际上政府可能还会加大财政扶持,只是不再“油水均沾”了,但是政府也应该对这一可能的连带问题高度重视,通过配套改革让其根本就不发生。

有专家表示,在逐步完成公立医院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的过程中,除了总体方针的出台,各级部门还应配合完成各项制度标准的衔接,杜绝“为了改革而改革”的现象发生,实现政策的稳步向前推进。(中国搜索 张恒)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