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网站合作

旗下栏目: 网站合作 聚焦特稿 原创独家

清华简发布最新成果:这批文献或由郑传入楚地

来源:法学学习综合 作者:国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17
摘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6日在京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整理报告共收入5篇战国佚籍,记录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皆为前所未见之篇章,为历史学、文
核心提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6日在京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整理报告共收入5篇战国佚籍,记录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皆为前所未见之篇章,为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清华简发布最新成果:这批文献或由郑传入楚地

资料图(来源:网络)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5篇文献之中有3篇是关于郑国史事的,即《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逝世后,夫人武姜对继任的庄公——也就是《春秋》开篇“郑伯克段于鄢”的那位郑伯进行的规诫;《郑文公问太伯》则是郑国公族太伯规诫郑厉公之子文公的言辞。两篇文献对郑国初期的三代国君即桓公、武公、庄公多有涉及,讲述了《春秋》之前、两周之际的郑国史事,由于记载这一时期的史籍多有缺失,这两篇文献也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史料价值。传统上一般认为郑桓公早卒,郑国东迁实际是从第二代国君郑武公开始,而《郑文公问太伯》则明确记载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就已经“获函、訾”“克郐”,开始了东迁启疆的进程。“清华简”的这一记载揭示了两周之际郑国开国时期的真实面貌,也将为春秋早期历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此外,《子产》是关于郑国名臣子产道德修养及施政业绩的论说。“‘清华简’中有如此多的篇目内容涉及郑国,是否暗示这批文献是由郑国传入楚地,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李学勤表示。

何为“清华简”?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

2008年7月,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这批竹简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的。至于这批竹简的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而知。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这批竹简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据清理后统计,清华简中整简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清华简的入藏和保护

保护2008年7月15日,装载着竹简的塑料箱通过海关抵达清华大学,一开箱大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气味。据介绍,竹简在流转海外的过程中,持有者大概为了卖个好点的价钱,用竹片把竹简托起来,但是他们用的竹片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搞得竹简上全是霉点。其后,专家们用最小最软的画笔洗掉霉点,把竹简泡入无菌蒸馏水里。在校方的支持下,还为竹简建起了恒温恒湿的保藏室。2008年10月14日,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为了印证这一论断,2008年底,北京大学加速器质普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这批简中的无字残片标本进行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矫正后,得到的数据为公元前305加减30年,即战国中晚期之际,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清华简”拍摄存档另外,专家还请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对竹简残片的含水率做了测定,结果是400%,这是曾经在水中浸泡千年才有的结果,现代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李学勤说:“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如果这批竹简出自湖北,它的制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

责任编辑: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