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年收养16个孩子,16个孩子一个妈,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却亲如一家人。这位伟大的“妈妈”叫李玉梅,宁陵县张弓镇东杨庄村村民,她的16个孩子都是其收养或捡来的,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
一个村民能用自己的积蓄和无私奉献精神收养16个孩子,不仅是大爱无疆,那是最温暖的阳光。拥有这样的阳光,孩子们就有了温暖的家,就拥有了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宁陵县张弓镇东杨庄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16个孩子一个妈,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却亲如一家人。这位伟大的“妈妈”叫李玉梅,宁陵县张弓镇东杨庄村村民,她的16个孩子都是其收养或捡来的,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 “我觉得挺可怜的,都带回家照顾” 有一种爱叫没有血缘关系,这种爱没有任何人强迫,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纯洁之爱。这种爱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这种爱叫收养。在李玉梅的心中,那些没有家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那些得不到爱的孩子,她就觉得自己应该给予他们无限的爱。所以,经过7个春夏秋冬的日积月累,她先后收养了16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3岁。年龄的差距在她那里没有成为问题,她用自己真诚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全部内涵;她用夜以继日的心血与汗水,诠释了一个母亲的伟大。 1月21日中午,记者在宁陵县城郊乡明德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在排队领取午餐,一人一碗丸子汤,孩子们喝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的“妈妈”、明德小学的校长李玉梅在一旁看到孩子们吃饭的样子,满脸喜悦。 李玉梅今年40岁,宁陵县张弓镇东杨庄村村民,有一儿一女。8年前,她在张弓镇街上看到一个流浪汉昏倒在地,路上行人都躲着他走,而一心向善的李玉梅却把他“捡”回了家。她照顾他一年后,帮他找到了家,并将他送到亲人身边。从此之后,她开始了“爱心收养”之路。 “也不知道第一个收养的是谁,反正看到可怜的孤儿或者流浪的孩子,我觉得挺可怜的,都带回家照顾。”李玉梅说。7年时间,李玉梅收养了16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3岁。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地方,最远的竟然有个缅甸孤儿。 办学校请老师让孩子们进学堂 2012年春,李玉梅和姐姐李蕊一起将宁陵县城郊乡乔九庄村闲置的校舍修葺一新,创办了宁陵县明德小学。李玉梅姐妹俩拿出家中仅有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教材购置和学生的“吃穿用”上,从来没有想过“赢利”二字。 李玉梅姐妹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好多人,几位好心姐妹甘愿长期来学校当免费教工,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传授孩子文化知识,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李玉梅的丈夫王旭也支持妻子的善举,每月将自己的工资捐给学校。 李玉梅为人低调,之前有很多记者想采访她都被她拒绝了。此次记者采访时给她拍照也被拒绝了。 “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奉献爱心,为我们的社会减轻负担,这是我的人生目标,也是我的幸福真谛。没啥可报道的,只要孩子们好就行了。”李玉梅说,马上要过年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好心姐妹甘愿当义工 愿爱心得传承 办学校请老师,让孩子们进学堂,更是一种超越母爱的壮举。但是,在李玉梅的内心世界,她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们,她不想让孩子们长大没有文化,更不想让他们成为文盲。所以,宁陵县明德小学就成了李玉梅和几个姐妹最大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财富;所以,在李玉梅心中只有让孩子们享有正常的母爱和教育,她才觉得对得起孩子和社会。 更令我们敬仰的是,李玉梅还有几位好心姐妹甘愿长期到她所创办的学校当免费教工。有了爱的传承,就能给李玉梅增添无穷无尽的力量;有了爱的传承,李玉梅就能把爱源源不断地继续发扬光大。而且,在李玉梅的言传身教之下,16个孩子都能从她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和教育,16个孩子长大以后既能把爱放大,又能让李玉梅妈妈的爱通过他们传递给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耳濡目染了李玉梅妈妈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一定会感恩李玉梅妈妈,一定会感恩社会。 爱是具有生命的种子,既可以发芽生根,又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既可以给人自信和勇气,又可以给人消除自卑和人生成长之路上的阴影。因此,李玉梅的爱是那些孩子们永远的精神财富;因此,李玉梅的爱将会把河南宁陵县作为孩子们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让他们放飞的翅膀越来越坚实,让他们飞翔的梦想越来越多。(综合中国青年网、大河报报道) |